第12章 名列《论语》之上

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书,并非说说而已。

若讲春秋史决绕不过晋国,一旦不提晋国的话,等于几乎没什么好讲。

不提晋国,楚国“问鼎轻重”之后与谁打了百年战争?

没有晋国的篇幅,吴王夫差奋发图强又是为了跟谁展开最终的较量?

缺了晋国牵制吴国大军,真的以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后能够轻易复仇成功?

宋国怎么有底气一再阻拦楚国成就霸业?恰是因为得到了来自晋国的强有力支持!

不用提中原那些活在晋国阴影之下的国家,其中包括必须好好侍奉晋国才能保平安的鲁国,一再想要挑战晋国霸主地位的齐国,还有那些没有晋国维稳中原立刻会被邻居灭掉的各个小诸侯。

鲁国的某任执政说过,侍奉晋国的卿位要像对待父母一般,要不然会为鲁国惹来滔天大祸。

曾经有鲁国贵族不信邪,招待晋国卿位家族郤氏很不用心,结果在鲁国作客的郤氏族人回去,等来了后一脚大批晋军入侵鲁国。

“智氏世孙竟然千里迢迢来拜访我?”孔丘内心里有激动也有忐忑。

鲁国人对晋国可谓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鲁国得到晋国的庇护才能对抗世仇齐国人;恨则是晋国每每显得很霸道,并且有着过犹不及的贪婪。

每一位落魄的贵族都有重新振作家族的念想,能够达到目标可以付出所有,孔丘不会是一个例外。

如果说孔丘与其他落魄了的贵族有什么不同,他的理想远不止重振家族,先期小目标是帮助鲁君解决来自三桓的威胁,完成之后还想要以管夷吾为榜样,达成“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伟业。

三不朽啊?多少人想达到这个成就,只有管夷吾获得了成功,变成了大家的榜样,想要进行效仿。

建立学派什么的?也许孔丘并没有想过,只是收下的弟子那么多,形成一个小集体之后,无可避免会产生集体利益,有各自的诉求也就比较正常了。

既然老师没有想那么长远,弟子可以代其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