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非杀不可

翻看春秋战国的地图会发现城邑大多傍水而筑,根由在于便利依靠水系进行耕作。

所以了,一座城池的城墙边上会是大量的农田。

村落环绕着城邑建设,以布局而言有作为警戒点的意思,根本意义则是充当农庄。

不交税的野人,他们则是会选择远离城邑栖息。

大多数野人居无定所,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作为谋生手段。这一类的野人因为缺乏稳定性粮食来源的关系,他们会经常去村落偷东西,杀人则是大概率不敢,怕的就是被逮着追杀。

像柯虎等人这一类会选择固定地点栖息的人,一般是本就认识或属于同属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存在组织性,存在首领去进行规划和管理才能分工合作,建造房舍的同时将耕地开垦出来。

两类野人有一点相同,他们发现可以下手的旅人绝不会放过,得手之后要不要杀人取决于心不心善了。

“向前!”

“并排拉线而上。”

有柯虎的带路,智宵他们轻易找到了另一个野人聚居点。

这一处的野人数量在两百人左右,他们选择了一座溪水横穿而过的树林进行栖息。

分散在四周的智氏武士借助高度约在两米的杂草掩护进入树林,按照智宵的安排成纵队开始缓缓包围,每一名武士间隔三米左右,用一个专业用词来形容这种行动,叫:拉网式包围。

行走在树林里面的智宵观察下来,发现里面以柏树为主,外围的杂草或是灌木天然生长,逐渐靠近核心区域则是发现人为定期清除的痕迹。

前方先是出现急促又短暂的惊呼声,随后便是喊叫的示警。

智宵看向声音传来的位置,恰好看到树上的一个人中箭摔下来。

视野所看不到的位置出现了杂乱的动静,最为辨识性是女人的尖叫声和孩子的哭闹声。

“此处可有首领?”

“听闻有共推头领。”

那就是不类柯虎等人这种从一个地方拖家带口逃亡的人,互相之间少有血缘关系的抱团取暖才聚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