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藩王的问题后,大明正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首先是农业。
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玉米,早已经开始培育良种。说来也很好笑,刚开始竟然没人会种。
朱允炆在赏赐了远洋的士卒之后,他去看了玉米。比后世的棒子要小几寸,而且颗粒也不是很饱满。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后世科技发达,种子都是科学培育的良种,加入化学药剂,可不个头大、颗粒饱。
现在的玉米纯属自由生长,加上阿丹本地人又不怎么重视它,得不到肥料的刺激,自然要萎靡许多。
朱允炆已经很满意了,就算玉米再不行,产量也比麦子、大米等作物高,尤其是对于北方,这玩意以后或许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百姓的桌上主食。
当他带着户部与工部的官员去看了,然后告诉他们尽快培育良种,当年就要先种到皇家地里,两部的官员却犯难了。
“皇上,今年落种决计不行。这玉米怎么种,温度、水分、土壤等我们都不知道,稳妥起见还是暂时少种研究,等掌握了该作物的习性后才能推广。”户部主管农业的主事郑吉士说道。
这也很正常,每一种外来植物的生长发育,可不得数十年的试验研究,才能总结出习性,从而根据冷暖风雨进行耕种。
“哈哈,试验就免了吧,朕教你们,你们按照朕所说的去种即可,有多少种多少。”朱允炆笑道。
“将地耕松软细化后,每隔一尺挖两寸左右的小坑,大约小酒盅大小。放入一粒小种子,就是这个颗粒。然后倒入一杯水,将小洞灌满即可。”朱允炆边用手示意,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