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到了九月份,礼部已经将皇太孙册封事宜准备好了,这天,朱允炆早早就被薅起来,净身洁面,穿戴盛装。太子特有的金龙袍服穿着在身,在礼仪官的引导下走入大殿,站在朱元璋的的皇位旁,朱元璋看着这个与他几乎一般高的孙子,虽身体单薄了些,却也英姿卓越。随后礼部官员揭开圣旨,庄严的宣告皇孙朱允炆顺从天意民愿,封为皇太孙。文武百官集体跪拜,先向朱元璋行礼,后向朱允炆行礼。随后朱允炆在朱元璋的带领和百官的拥护下,一同前往太庙祭祀,告知祖宗。一天的册封事宜累的朱允炆晕头转向,终于结束了。晚上,朱允炆躺在床上,他终于等来了这一天,这也就意味着从今往后,他可以光明正大的摄政了,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的班底。
“七国之乱,乱在于藩势大,而今藩王犹如七国之王,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削藩日后势在必行。”齐泰等三人在东宫一如既往地对朱允炆进行洗脑,朱允炆静静的听着,以前因为自己还不是皇太孙,虽有实却无名,这一次,他不准备再沉默了。
“先生敢言削藩,试问可有良策?”朱允炆故作感兴趣的问道。
方孝孺胸有成竹的说道:“先以藩王中势弱者进行,收归权柄,皇命一到,他们自当遵从,否则乃不忠之辈。”
“那强者呢?”朱允炆接着问。
“强者先派人掌管当地军队,撤除藩王军中职务,而后以礼制之,若有不服者,可就近举兵伐之,如此,此事必成。”方孝孺骄傲的说道。
“你们二位也是这个意思?”朱允炆对着齐、黄二人问道。
“我们三人仔细思虑,此事若如此,当可为。”二人答道。
“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先生或可参考一下。一、若依你们所言,削藩以弱者为之,那弱者本就手无兵权,也无反抗之力,为何要兴师动众削其,造成其他藩王恐慌,若连纵抗旨,势必事起,我朝现百废待兴,北边又有北元强敌虎视眈眈,借机入侵该当如何?二、就算各藩王不连纵,那北边燕王、宁王等九大塞王皆手握重权、镇守边塞、抵抗外敌,削其后谁人可守?谁又能守得住?三、若燕、宁等抵抗,其久经沙场,且跟随开国良将学习用兵之道,手下又多强兵,若战败又当如何?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战争不是靠想象来定性的,战场之变化多端,想必各位也还记得皇爷爷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陈友谅60万大军,我明军仅20万,贼船高大,我舟弱小,何以得胜?”朱允炆一连抛出几个问题。
三人眉头紧皱,都在思考朱允炆所说的问题,朱允炆抱着他这几个月写的一样东西,打了招呼后去了朱元璋处。开玩笑,你们三个书生,忽悠我削藩,历史上建文帝咋死的,我可不想再来一次。削什么藩,老子心中有比这更好地办法解决。
“大孙,你上次说的那个治军的路子,我已经派人准备实行了,但是最后那个政治思想是怎么回事,爷爷还是不太明白。”朱元璋问道。
“皇爷爷,那个其实就是挑选忠诚正直之人,在军中担任官职,负责给兵卒宣传爱国忠君的理念。”朱允炆说道。
“哦,原来是要文官干的事,可是文官不懂打仗,兵会越带越弱的,这一条不要也罢。”朱元璋考虑了一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