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唐律运不济

宋二干的事就是放债收印子钱。

印子钱就是高利贷。放债人以高利息发放贷款,本息到期一起计算,借款人必须分次归还,具体方式,举例子就是,放钱十吊大钱,以一个月为期,每月二分利息,合计一个月本息为十吊零二百文,再以三十日除之,每日应还本利钱为三百四十文。当贷出原本时,即扣除本利,然后按日索取每日应还的本利,到期取完。因为每次归还都要在折子上盖一印记,所以,人们都叫做“印子钱”。民间说法,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

宋二在京城这地方,就是干这个的。流行放印子钱。京城里有赤贫的小户,要做买卖,苦于没有资本,就向债主举债,进行借贷,如果借了一千文,就要每日要均摊若干文,按时还他。每天收钱的时候,就盖上一个私刻小铃作为印记记号,也是凭证,这个利息最重。很多人都深受其害,实在走投无路就不会去借贷。

贫民因为生活困乏,无处借贷,没办法只有去借这样的高利贷,实在是迫不得已。宋二干了这样的事。整天就在放印子钱。人家都知道他有背景有后台,他是宋岩的家人,而宋岩是当今天子跟前的红人,红得发紫。

因此,爱屋及乌,也可以说投鼠忌器,人们都不敢得罪他,所以他愈发猖狂,放贷越来越多,从中获利非常丰厚。

这一年,京城大旱,庄稼受灾严重,粮食歉收,粮米就物以稀为贵,开始上涨,直接影响了王老汉的豆腐坊的生意。

生意难做,加上欠下了地税,官府在追缴,他走投无路,也只有打打高利贷的主意,于是,他就开始联系。

这一天,王老汉到宋岩府邸去送豆浆。这个时候,宋二正在门房上坐着。

宋二看到了王老汉,只见王老汉双眉紧锁,脸色不好,像是有心事,就试着问道:“老头,我看你这几天不开心啊!整天都紧锁双眉,看不到一点笑容。你到底遇到了什么烦恼的事?”

王老汉见问,不知道宋二的心思,就正儿八经地说道:“正是,不瞒宋二先生说,这几天竟然就揭不开锅了。所以正在愁闷。”

“你家人口不多,又靠着老店,口碑不错,人人知道,靠着熟客,就能维持经营,怎么说揭不开锅呢?难道说你遇到了官债和民债,现在正在被各种各样的债主追着要债吗?”宋二问。

王老汉说道:“正是,最近粮米都涨价,豆腐的利润又很淡薄,所赚的都不够开支。简直是入不敷出了。在以前,都还有人居住在我们店里,多少有点收入,现在人都没了,只有一位唐老爷在店里住。他们住在店里,但是吃饭不在店里吃,他们自己开伙弄饭吃。每个月交点房屋租金给我。大概也就是一两白银。到现在,地税已经拖欠了几个月,官府里的公差就日日来找,催促缴纳。弄得心烦,也没地方借贷啊!愁闷之气也就产生。”

宋二笑道:“我当是多大的事呢?就这么一点事,何必这么愁烦呢?”

王老汉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这回事。像我们这些小本买卖的生意人,如果欠了别人的,被官府惦记着,那早晚挨板子,谁的屁股都是肉的,肯定经不起打板子,欠了人家的钱,拉到县衙过堂打板子,这就是热闹了。谁也经不起三打两打的!”

“真的这么厉害么?为什么不先找住房的唐老爷先借点打打饥荒,度过难关?免得被捉去打板子不是吗?你说是不是?”宋二问道。

“话是这么说,道理看起来也是这样,只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这位住店的唐老爷可是我从来没见过的吝啬人,我都开了二十多年的店了,不知道南来北往的多少顾客,从来没有见过像唐老爷的。”

“那么说,他既然是一位老爷,就一定是一个有前途的,又特别要面子的人,怎么会这么小气吝啬,要不然咋会这么吝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