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帝心里有数,这些王爷及其子孙没有一个成器的,相互不服气,如果立了其中一个为储君,其他的必然不服而生乱。那么,一场夺嫡之战不可避免了。
他说:“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搞建设不行,搞破坏准行。如果立了一人为储君,其他的就会联合外面的势力,内忧外患,朕就更危险,不仅危及朕的性命,还会倾倒江山社稷,危害列祖列宗,所以,朕想访察一些贤能之士进宫承继大统,以造福万民。卿乃是三朝元老,见多识广,知人善用,朕就请卿去访察民间大贤大能之人,收到宫中,为朕物色良人。”
陈柱说:“臣早知道有这一天,故早就暗中察访,也暗中打听留意合适的人选,听闻南阳王之后裔朱孙某,既贤又能,聪明智慧,有能力又有魄力,待人温厚诚实,礼贤下士,人多对其表示敬仰,现在他是襄州别驾,所在之地,百姓视其为父母官,依靠他,大小事只要解决不了,就会找他解决,他必然会帮助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会请人帮忙解决。深得民心。老臣记得有这样的人。陛下要是召人,心诚则灵,将其收入宫中,是天下幸甚,苍生幸甚,继承大统,陛下幸甚,太祖太皇幸甚!”
隆庆帝问道:“这别驾朱孙某是谁?”
陈柱言道:“说来话长,简而言之,陛下,当初臣在豫章,常常与朱孙某来往,他是五服亲王之一的后代。当年文皇帝朝见了五服亲王,都分别分封了藩镇,各管一方土地,共同维护国家社稷,南阳王就是文皇帝的从弟。有土地分封,到了第七世,就是朱孙某,南阳王失掉了爵位,所以,朱孙某因封妻荫子之关系,被授予新野别驾。臣和朱孙某常来常往,经常谈论一些治国方略,商量如何造福万民,每每谈及治国良方之时,他没有不知道的,很有才华,也很有见地,头脑聪慧,所谈的内容,都应验了,真是奇人!而且他生性节俭,不浪费,也不恃才傲物,不喜欢奢华的东西,总是朴素无华,交往之人,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所以,他结交的都是各方名士大咖,来往无白丁。所交往之人,也是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有很好的头脑,他的组织能力很强,因为其谦卑,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所以,他的朋友有很多。因此,老臣以为朱孙某可以堪当此任,可以统领天下,不知道陛下圣意如何?还请陛下明示。”
“如此说来,朕以为,朱孙某足以堪当大任。卿即可宣召朱孙某入宫觐见。”隆庆帝说。
“万岁万万不可,陛下不能发诏宣召觐见,如果发了,就是给朱孙某降祸了,朱孙某就有很大的危险,甚至危及了生命!”陈柱说。
隆庆帝一听,愣住了,心里狐疑,连忙问:“为什么?卿,将理由说给朕听听。”
“陛下,现在诸位王爷虎视眈眈,都在觊觎皇位,日夜盯着龙椅,想尽办法早日坐上。天天在棺材铺子里咬牙切齿,恨人不死,就是巴不得陛下早日升天,他们好来抢皇位呢!得到大宝,天下老子第一,为所欲为,就要苍生受苦,生灵涂炭了。如果现在光明正大地发出诏书,宣朱孙某觐见,那不是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如果有人妒忌,就会安排杀手在路上埋伏,然后击杀朱孙某于半路上,还无法查找凶手下落,就会坏了陛下的好事,如果朱孙某被害,那么,这大统的安排就付之东流。这可怎么办?本来是要办成好事,结果反而弄成了坏事。本来是要成全朱孙某,结果反而害死了他。陛下的大计就无法实现了,因此不可发明诏宣他进宫。”陈柱说。
皇上听了,沉思了半天,看看陈柱,不像是危言耸听,没想到自己周围全是虎狼,就说:“卿所说的不错,这个危险和威胁都存在,那么,按照卿的想法,怎样才能保证安全呢?请详细给朕说说。”
“按照臣的愚见,有一个粗浅的看法,不知道行不行,还要看圣上来做决定,就是施行反问之计。如果用了这条计策,估计就没事了,这条计策是超出常规的,但是,越是打破常规,越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后达到目的,获得成功。”陈柱说。
“此话怎讲?卿仔细说来听听。”隆庆帝说。
“就是这样做!陛下随便找个理由,派人去捉拿朱孙某进宫问罪,要对其进行惩罚,将其锁了,明目张胆,众目睽睽之下,让更多的人知道,尽量大张旗鼓,这样,弄得人人自危,清楚了圣上的意思,大家都会纷纷躲避,恐怕引火烧身,惹上祸端,株连下去,人人害怕。这样,就无人敢在半路截杀,如果知道朱孙某被抓,都不会管,因为都恨朱孙某,他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恨不得早点除掉他,刚好借着圣上的手来捉拿,诸位王爷高兴还来不及,巴不得除掉他,除掉他,就是拔取一颗眼中钉肉中刺,感到非常开心。这样,就能确保朱孙某平安抵达,这样目的就达到了,可以让陛下见到朱孙某。这条计策就是反问之计,欲达目的,不直接去做,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容易达到目的。”陈柱言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隆庆帝一听,点了点头,姜还是老的辣,想得很周全,真是懂得人心,这样处理,确保万无一失,于是同意执行这个计划。陈柱跪下谢恩,退出去,离开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