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神秘纸条-这个绑匪有文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警方曾经对几名疑犯展开排查,但没有找到任何作案时间的证据,因此他们不得不从其他角度入手,最终找到了与失踪男孩张磊当天下午一起玩耍的其他孩子。这些孩子大多只有七八岁,但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当天下午,有一个叫做叔叔的陌生人加入了四个孩子一起放鞭炮玩耍,之后其他三个孩子回家了。

和叔叔还在继续玩耍,不久之后,张磊就失踪了,而叔叔成为了重要嫌疑人,因为他和张磊失踪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孩子们无法描述他的外貌,只知道他戴着眼镜。一个月后的2月26日下午4.1位农民在排水区的涵洞里发现了一具男孩的尸体,确认就是失踪的张磊。

警方经过法医检验发现张磊死于机械性窒息,头部和手部有多处淤青和出血,很明显是被谋杀。根据尸检法医的推测,张磊可能在被绑架后不久就被杀害了,绑匪可能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让他活着回来,这表明绑匪的目的并不是绑架勒索,而是想杀害张磊。

警方从这个角度出发,将调查的思路转移到了仇恨犯罪方面,在之前留下的十几张纸条和电话中可以发现犯罪。根据嫌疑人对当地环境和地形非常了解,因此极有可能是当地居民。警方对张长庚一家的关系网络进行了全面排查,但仍未发现任何可疑人员。

这是为什么呢?警方采用了各种方法,尝试了各种思,但是案犯的身份甚至连性别都还没有弄清楚,这使警方感到非常挫败,案件调查陷入了停滞。这种停滞持续了七年。在这七年中,主管该案的老刑警因病去世,而张长庚夫妇则一直在悲痛和懊悔中苦苦寻找答案。

时间过得飞快,七年的光阴已经不知不觉地流逝。1996年10月,当警方翻阅起这个长期积累的案卷时,案犯当年留下的一张纸条引起了他们的特别关注。这张纸条上只有一句话,但是写得非常特别,只有19。个字。他写的是过桥顺墙根向右建一亭,亭边一道凳,旗下有信。

这短短的19个字简练而准确,把位置描述的清晰明了,还带有一点文言风格,读起来非常顺畅。一般人会使用这种形式、这种方式来写信或说话吗?恐怕不会,更何况这是一起刑事案件,案犯肯定会竭尽所能来隐藏自己的特征,以防留下线索。

但是这种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并没有被案犯刻意掩盖或避免,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认为他平时写作或说话时就具备这种华丽的表达特点,已经不自觉了。余秋雨曾对这起案件做过简单评价,他特别提到了案犯写下的这句话,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边一道凳,其下有信。

即使是文学大师。余秋雨也对案犯的这种表达方式感到惊讶。对于这段话,余秋雨在原文中是这样写的,请看这19个字,罪犯为了把藏匿的地点说清楚,他没有使用一般的东西南北的定位方式,而是用动词一路指引,这在修辞上显然是非常巧妙的选择。

四个指引词过顺向见,准确而不重复,简直难于删改。特别是那个顺墙根向右见议亭中的剑字,用在此处,连一般精通文字的写作人也不容易办到,多数会写成有一亭,但是只有用见字才能保持助被指引者的主观视角。更有趣的是啊,这句子读起来既有节奏又有音韵,在两个二三结构的重复之后,接了一个五四结构,每个结构末尾都押韵,十分顺口。连于秋雨都给了非常高的评价,于。

秋宇的评价,这种写作方式往往是习惯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故意卖弄文采。然而,这种写作方式却暴露了案犯自己的很多特征,包括他可能是一名教师或从事文学编辑、新闻写作等相关工作。警方在发现了这张纸条后,据此展开了推测。

警方发现了一张纸条,经过观察后发现这些纸条上的字体非常特别,这启发了警方的调查思。很快,警方观察到了其他纸条上的新线索。这些纸条的发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些纸条,警方请来了省内的笔记学专家,并向各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和书法老师请教。

在几个月的研究后,专家们给出了一个意见,所有这些纸条都是同一个人写的,这意味着案犯只有一个人。专家分析指出。案犯很有可能故意使用左手写字,以改变自己的字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纸条的字迹都非常潦草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分析这些纸条的过程中,专家们还发现了两个非常特别的字,一个是越字,一个是怨字,这两个字彻底暴露了案犯的身份。这些职业往往都有着比较高的文学素养,也是比较爱看书的,因此警方也开始在这些行业中搜查嫌疑人。

在许多纸条的末尾,案犯都写上了阅后缉私这个词,意思是看完后就撕掉,以免留下线索。月字的书写很潇洒,而怨字则非常特别,是一笔写成的,独一无二。根据这些字迹,专家们得出了案犯的画像,他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练字习惯,主要用仿宋体,也练过草体,虽然有些内容写的文绉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