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台上买的做蛋糕的设备全部摆到了厨房,又拿了面粉、鸡蛋、糖等配料,开始看说明书。
烤箱等设备都用得来,主要是没做过蛋糕。
连续试了4炉,终于有些外面卖的蛋糕样子。
歪歪扭扭把字挤出来,六个字怎么看都不像汉字,倒是跟楔形文字有得一拼。
叹口气,收回到空间。
出了院子,看天色已晚,径直去了食堂。
“去哪里了?怎么都找不到你。”卢俊问她道。
“在新房子里面。”刘晓玲随口答道。
要是真的找她,卢俊知道她的手机号码。
“对了,吃了饭你跟我走一趟。”刘晓玲心想,干脆把那套设备搬到食堂来,以后谁过生日就做一个蛋糕。或者平常早上做点小蛋糕,早餐也多个品种。
自己对烘焙没有兴趣,平常都不会用的。
冬儿过生日,刘仁贵也来了。
一家人在阳光房给冬儿过了生日。刘晓玲亲手制作的生日蛋糕闪亮登场,赢得了一致的表扬。
十二月中旬,去京城的老师们都陆续回来。下一步便是分别去魔都和省城筹备建厂的事宜。
所有的工厂开始整理一年的财务资料,负责人则开始准备写一年的总结。
从刘英厂招聘来的退休老会计姓邬,叫邬道贤。现在当了赵晓淑和黄香玉的老师,顺便兼任研究所的办公室副主任,分管财务。
邬道贤开始还对研究所给的待遇半信半疑,主要是工资给得太高。来了后刘晓玲请他带赵晓淑和黄香玉,每月又给他增加了30元。
听说刘晓玲手里严重差人,尤其是像他这样专职的财务岗位严重差人,便推荐了三四个自己的老同学。
联系上这几个都已退休的同学,邬道贤给他们讲了现在自己被聘用的情况,问他们有没有出山再干几年的意愿。
这几个人中除了一个身体有问题的,其余的人都愿意再干几年。
刘晓玲考虑了这几个人现在的住处,按就近的原则,在魔都和省城安排了三人。还有两人距离闽省都比较远,刘晓玲给出了地区补贴,又安排了一个。剩下一个准备安排去京城。
以前的合资企业,普华公司没有安排财务人员,都是由内地安排的,只是每年将财务资料整理后交港岛陈金去审计。
政策放松后,才有了几个独资企业,不过都是在建项目。因为还没有投产,现在的资金往来主要是基建材料和人工方面的支出,自己暂时管着。就像研究所一样,由赵晓淑和黄香玉这样不懂财务的人记着流水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底的时候交回普华公司,由公司整理成正规的帐簿、凭证。
现在有了聘用的退休师傅作为会计,再顺便指导一下出纳,资金往来的记载就正规了许多。
刘晓玲又分别给刘许妹、吴红英打了电话,询问她们春节的安排,结果两人都不回刘家坝,共同的原因都是去男方家结婚。
刘晓玲又跟当年的五朵金花联系了一遍,联络一下感情,放下电话就觉得有些怅然若失。
一个个都长大了,各人都有各人的事了。
吃过中午饭,一家人回了招待所。
“卢俊,元旦节我们去京城?”
京城气候不友好,冬儿在南方长大不适应。元旦节的时间短,回去待几天就走。春节的时候在老家过,气候舒服一些。
卢俊知道为什么这样安排,点点头。
下午刚上班,小孙进了办公室。
“刘所长,现在实验工厂的职工宿舍已经建好了,是不是可以开始招收工人了。”
这时候,实验工厂还没建好,但先招进厂的工人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所以,小孙看宿舍完工了就来请示刘晓玲。
其他人都知道山海制药厂从筹建到投产的过程,所以其他厂在筹建过程中就没人来询问刘晓玲这个问题,都是照着这个模式来得。
小孙不知道,所以他才来询问。
“你去找陈院长或者张院长,问一下新招收的工人需要安排哪些工种,每个工种需要多少人,把招工计划先拟出来。再安排这些新工人去各个厂实习。”刘晓玲对小孙道。
又想到小孙跟普华下属的这些合资厂并不熟悉,又叫过来梁艳,让她配合小孙的工作,负责联系实习的工厂。
实验工厂需要的设备来源,首选肯定是自己研制的新型机床。但现在只有三个品种,满足不了建厂的需要。其余的机床暂时在普华和通捷公司合资的数控机床厂购买作为补充。每当自己研制出新机床后不断更替,最终实现全部使用自己研制的新型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