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胡大妈开口了。
“小刘,那天看到你门口停了辆小车,找你你不在。说是你在厂里面上班专门给你配的车啊?”
这年代能配车的起码也是县团级,胡大妈向周怡俊了解了下,好像刘晓玲家没有哪个是国家干部。
这车就显得很蹊跷。但是有车就必然涉及到办证、加油这些,人家这车肯定是有说法的。只是,胡大妈并不知道这说法是什么。
“哦,是厂里面的,只是我用得多点。”刘晓玲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刘啊,现在城里的年轻人都要上山下乡,你也晓得好艰苦哟。这些年轻人要是有个工作就不用去农村了。我咹……我是这么想的,你们不是在厂里面撒,能不能拿点活路(工作)出来,居委会办个街道厂,招人进厂干活……”
听完胡大妈的话,刘晓玲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在那么个年代,也会有那么多街道工厂。
看来,这些城市人认为:在城市里胡乱解决个就业也比去农村强。
这个难不倒刘晓玲,昨天才帮着秦书记出了主意。
但也不能答应快了。
有句话说得好:上杆子不是买卖。
还有句话是:得到的越容易,心里面就越不重视。
“这个,胡大妈,有好多人?都是些啥子文化程度?”
“我们居委会人比较多,就算五十个。文化程度嘛不好说,你也晓得,这些娃儿就没咋个正儿八经的读过书。”
“居委会有钱买机床没得?”
“啊?还要居委会出钱啊,那没得。”胡大妈也不是抠门,居委会确实没钱。
“胡大妈,那就有点难办了,没有钱买设备,难道跟那些居委会的一样糊信封壳壳和头痛粉包包唛?”刘晓玲道。
“……那样肯定不行。”胡大妈也知道,这两样工作没得前途。
“等几天,我回厂里面后再问下,看咋个解决要得不?”
“要得。拜托小刘老师了哈。”
看嘛,小刘变成了小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