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吴秀夫妻,带着张京墨、张远志从便门出,转过来正门,跟着新妇走过的路进家门。
这叫“躏新妇迹”。
而新妇入门,先拜猪圈神和灶神。
“为什么要先拜猪圈和灶?”
小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又好奇地问。
“祈求神仙保佑六畜兴旺、家业兴旺!”长辈解释。
小孩子们眨着大眼睛,脆生生地说:“神仙保佑天天有肉吃!”
“对啦!”
大人乐呵呵。
就是这样朴素而美好的期望。
接下来,就要到青庐行婚礼啦!
青布幔为屋,谓之“青庐”,在此行交拜之礼,是北朝传下的婚俗。
大唐继承了许多北朝的习俗,如今扬州也时兴青庐婚礼。
“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
喜娘的话不断响起:
“夫妻共吃一份肉,同饮合欢酒,是为‘同牢合卺’,夫妇一体、相亲相爱。”
“夫妻还要各剪下一缕头发,绾结一起即‘合髻’,同心偕老。”
“新人共结镜纽!”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张远志的手微微颤抖,完成一项一项流程,感觉比动刀子还紧张。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有一种神圣感。
他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夫妻”,在天地神仙、父母亲友面前,许诺同心,这就是夫妻。
他看着从小就认识的甄玉,心里一阵阵波浪翻滚。
一辈子的承诺!
同牢合卺合髻之后,新娘开始“去花”即卸妆,去掉花钗,然后用扇子遮住芳容。
新郎又要吟诗,才能让新娘挪开扇子,是为“却扇”。
这个时候,兄弟团又在旁边围观和起哄:“嫂子,让我们看看你啊!”
按习俗,新郎若作不出却扇诗,可以请兄弟或好友代作。
有时候,代作的诗,会流传到后世。
比如,未来诗人李商隐的《代董秀才却扇》“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甄玉大大方方笑道:“你们作得好诗,我就把扇子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