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不值当,真的不值当。

这样的人才在礼部担任主事简直是大材小用。

普安知州的职位正好空缺,焦芳提议让周绍元出任普安知州。

普安近来颇有名气。

为何这样说?

因为普安位于贵州,明朝的最南端,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

目前那里几乎是一片荒芜之地。

朝廷在那里统治力微弱,

只能与当地的土司共同治理。

说是共同治理,实际上是土司自治。

普安之所以近期出名,是因为当地土司发动叛乱,普安洲的知州被土司杀害,这才导致知州职位空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绍元心中有一万个脏话不知该不该说。

他在朝廷中枢任职,前途无量,只要不犯大错,退休时成为侍郎并非难事。

周绍元是个胸怀壮志之人,他的志向在于入阁为相。

礼部主事乃正六品之职,一般而言,中枢官员外放晋升至三品才算是平调,且需两地条件相当。

知州职位为从五品,仅提升一级,而普安之地,却是穷困险恶。

前任知州刚被土司杀害,竟要我去那里接任?

越是糟糕的情况,周绍元越难以推辞。

外放晋升三品是普遍共识,并非朝廷明文规定,他也不能因此拒绝,况且表面上还晋升了一级。

普安州如今困境重重,又缺少知州,无人愿去,周绍元若拒绝,岂不显得临阵退缩。

周绍元勉强答应上任,内心却祈求弘治皇帝不要批准。

弘治似乎并未听见周绍元的祈求,批准的诏书很快下达,周绍元顿时眼前一黑,昏厥过去。

弘治其实也在犹豫,这样做是否过于纵容太子。

但想到太子种植的土豆,以及他对朝廷的捐献。

罢了,反正太子有如此大功,也无甚可赏赐,这次就随他吧。

都察院监察御史管维留了个心眼,已写好弹劾太子的奏章,却未上呈。

他想看看周绍元奏请后,太子的反应会如何。

得知周绍元被派往普安担任知州,管维连忙销毁了奏章。

不值得,真的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