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没有同意刘岱的要求,不过答应他在这次“联军”中宣称他刘岱是“总指挥”,居功至伟。
刘岱勉强同意了。
并且即刻发布了讨贼檄文,标榜了自己的领导位置,大夸特夸。
不知怎的,陶谦那边还是没有动静。
很是奇怪。
次日,诸方助战的势力一一来到。
先是泰山郡兵三千人,领头的是泰山郡尉,名为耿岳,身高七尺有余,一身熟铜铠,使一把长戟,颇为威风。
因其得了应劭叮嘱,表现得十分客气,一副唯王匡之命是从的架势。
王匡客气请了,要其在钜平县西一块空地上驻扎。
耿岳听令离去。
第二个到的是北海援军,两千步军,多持长枪长矛,看起来很是疲惫。
领军的是一青年将领,名为太史慈,猿臂善射,是个有名的神箭手。
只见他手提长枪,背负两支短戟,一身黑色皮甲显得有些孤傲,下颚三尺髯须却增添几分威严。
“东莱太史慈奉北海相之命前来讨贼!”太史慈见王匡迎上来,拱手道。
“在下王匡,在此等候太史将军多时了!”王匡拱手一礼。
“见过王太守!早闻太守大名,如今一见,算是了我心中一愿。”太史慈笑道。
“我亦是如此。早早听闻太史子义洛阳毁章,如今一见,才识英雄豪气。”
太史慈闻言,愧笑道:“年少意气,如今却不再敢行此事了。”
王匡笑道:“大丈夫行于当世,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这是世人追求的,我也因此才敬佩子义。”
太史慈怔了怔,道:“承蒙府君青眼,太史慈必然无愧于心,尽心讨贼!”
就在两人交谈之时,有亲卫来报又有一支兵马来到,王匡闻言拉上太史慈一同去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