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裂谷旅行

彘场记 文飞文舞 1455 字 2天前

金刀下车查了一下百度,后面好安排行程路线。

大裂谷风景区原名叫“避王岩”,相传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为躲避清军围堵,发现了这一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于是率领残部,藏兵于此。据《六安州志》载:明代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攻克六安时屯兵于此,利用谷口设立了望哨和点将台,并凿石立旗,留下清晰可辨的印记。

关于“避王岩”的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据《六安州志》载,明末清初,相传有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在此避难,故得名为“避王岩”;其二,传说张献忠杀人如麻,老百姓听说他来了,便逃到岩内躲避他,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避王岩”。

这些历史典故不重要,重要的是物资准备要充足,不然半路就不好补充了。在山下售票处买了两张票,尤思思涂了防晒霜,开启了旅行。

首先达到的是“大王井”。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当时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被明军左良玉部追击到此,避难岩内,因士兵众多,饮水困难,便命令军士挖井取水,因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后百姓习惯称此为“大王井”。

一口井没有什么可看、可玩的地方,尤思思站在“大王井”介绍牌边拍了照就向下一个景点走去。

休了几分钟了看到入口的牌子,难道刚才不算起点?两人搞不懂。

裂谷就在眼前,仿佛大山被沉香的斧子劈开。进入峡谷,一丝凉意袭来,适合这夏季的旅行。

“思思,注意脚下啊!这里路不太好走。”

“嗯嗯,我知道。“

两人往前走。在两山之间的狭窄空间里,一方池水中蹲坐着一块貌似青蛙的“神石”——神蛙石。跟孙悟空一样是女娲补天剩余的七彩石吧。留在凡间吸取日精月华变成了神蛙,它在这静静守候几千年了吧。

池子稍微大了点,不然可以跳到“蛙石”上拍照。这是峡谷裂口真正的开始,一条溪流贯穿其中。

前方到达“屯粮洞”,顾名思义这是张献忠仓储粮食的地方?这是金刀瞎猜的。

过了“屯粮洞”就是“珍珠瀑”,这里的瀑布远不及天堂寨的瀑布群。不过这倒是拍照的好地方。

一路向下,仿佛走到地下黄泉了。实际是地坡上的土岩层受线状流水侵蚀或地面成股径流冲刷形成的各种大小不同侵蚀沟的过程。此处地缝为流水线状侵蚀形成的侵蚀沟,呈"V"字形,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

“思思,小心头啊,别碰到石壁。”金刀牵着尤思思的手,缓慢的前行。

一闸险一闸,闸闸景不同。水井入谷口处,为“一道闸”。南北山崖壁立,谷底难容一足,眼前是一层楼高的“天梯”通道。出了“一道闸”,抬头仰望南面半山崖有一处月牙形的庞然大洞;拾级而上,一个能容千人的石洞,常年干爽明亮、冬暖夏凉,这里被人们称为“石窟王宫”。这是一片平坦的地方,据说一次性能容纳千军万马。在岩面上,依然能看见遗留至今几百年前的屯兵抗敌凿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进入“二道闸”,它比起“一道闸”更加窄长、更加险峻。刚才是阳光明媚,转眼间便是天昏地暗。抬头便可望见两崖撑天,便是着名的“一线天”景观。天设地造,极其美妙。在闸内可以看见南面悬崖上飞溅出一道高约50米、宽5米的“水帘”,似乎向攀岩者弹奏出欢快的迎宾曲。二道闸比一道闸更加险峻,所以险要的地势,被军事所利用。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着名的张店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三道闸”上下约有三层楼高,人们无处落脚,比黄山的“鲫鱼背”更险一筹。身后是万丈深渊,脚下峭壁阴森,穿过小水潭,隐约能看到悬崖峭壁之间有一条缝隙,其名“地缝”,循着人工开凿的石凹,手脚并用往上攀爬,进入谷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思思,你累不累啊?喝点水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