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几个文武官员受到感动,也站了出来,附和着刘知远跟周秉正的言辞。
安思景见反对者的声音不是没有,也说的不无道理,自己也深知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但,为了活着,还有那个不是很现实的愿望,除了接受外围兵力相帮,快速拿下京城,再无其他好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想到此处,就想将难题交给端王,看端王什么态度,毕竟自己已将端王扶上了高位,就是心里根本就没把他当成主子,表面上还是要尊他为大,这样好凝聚人心,为起兵争取到足够的力量。
李康年见安思景将他看了一眼,深知其意,便站了出来,对着端王行礼道:“殿下,此等大事,你若不发表意见,部下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端王一听,跳了起来,心里好生难过,这怎么能行,别人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尽做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我却一登上高位,就来个卖国求荣,中饱私囊,以后怎么混啊!
向李康年看了一眼,好像说道,康年,你不是说做我第一个忠臣吗!怎么就将这么大的难题交给我啊!你就不怕我人心尽失,再无回天之术。
李康年见到端王的难处,宽慰道:“殿下,要是不能清除朝中奸邪佞臣,大夏国重病缠身,又拿什么囊外,幽云十六州又拿什么来守护。不如先答应下来,安定朝堂,再励精图治,等到时机成熟,一举北伐,将失去的东西连本带利的要回来,岂不更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秉正跳将出来,对着李康年骂道:“李康年,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说的什么歪理。我跟着安将军征战数年,凭借这万里城墙为依托,都未能将北边打败,取得寸土寸功。要是失去这,进可攻、退可守的幽云十六州,别说北伐,怕是大中国将危如累卵,天下恐怕再无我中华的宗主之位了。”
刘知远站了出来,对着安思景说道:“大将军,李康年数典忘祖,不念及后代子孙的好,论罪当诛。”
仇先知站了出来,大声吼道:“刘知远,堂上议事,不能涉及人身攻击,你安敢如此!”
安思景见事情没个定论,只好好言相劝,将双方平息下来。
见端王心里想着朝廷的大位,只是不便发声,便也寻找台阶,大声谏言道:“殿下,要不由你出面,代表朝廷,去跟金明王会面,看送些金银财帛,能否请得动他出兵相助?”
端王应下话来:“好,我明日就去跟金明王好好谈谈,看看能不能请他出兵相助。他要是不答应出兵,我们带上自己对大夏国的忠诚,自发地去京城请愿,就是死于城墙之下,也要帮朝廷清除奸邪佞臣。”
安思景一听,立马跪拜在地,大声喊道:“殿下一心为朝廷,我等愿意誓死追随,寸步不离,就算死于京城的城门之外,也死不足惜。”
其他文武官员一见,立马全都伏拜在地,大声喊道:“臣等愿意追随端王殿下,为朝廷清除奸邪佞臣,就是九死,也无一悔。”
端王一见,高兴地走下高位,将文武官员从安思景开始,一个个扶了起来,含着泪珠,欢言道:“各位都是大夏国的忠臣良将,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定能为国清君侧,去除奸邪,还大夏国朝廷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