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吏治整顿

夏衍为了填补官员空缺,采用陈亮的提议,就地招收当地书生为官,不论贵贱,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策论,择优录用。

布告下发各地,前来应试的书生络绎不绝,聚集于郡守衙门后堂,差点将后堂给挤爆,看得王猛与陈亮两眼金光直冒,叫好声不绝。

王猛以陈亮为主考官,夏衍协助,对前来应试的学子分三批进行考核,学子们全力配合。

第一批学子,王猛监考,选出优秀者十人。

第二批学子,陈亮监考,选出优秀者十人。

第三批学子,夏衍监考,选出优秀者十人。

第四天,被选出的三十名学子,王猛、陈亮、夏衍三人一起监考,以治理河湟为题材,时间一炷香,写策论一篇。

学子们安坐后堂,摆开文房四宝,奋笔疾书,论文写出,洋洋洒洒上千字,针对时下弊政,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

陈亮对三十张答卷爱不释手,左右为难,惜才爱才之心游荡于九天之上,永远落不到地面来。

王猛见陈亮的心坎上有着苦楚,送给他一杯糖水,陈亮喝下,三十名才子全部录用,勉强靠前的十五名才子下放各县,主理政务,做县令、县丞、县尉,后十五名才子被下放军队,打理军队的一些文事工作。

布告贴出,好多学子舍不得离开,将心中的满腔热忱送进了陈亮眼睛里。

陈亮受之,好生难受,跑到王猛那里,帮他们讨个说法。

王猛考虑到陈亮将来开展军队建设工作也需要些人手,一个没坚持住原则,送给陈亮二十个名额,陈亮欣喜若狂,立马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即将离去的学子们。

学子们听到喜信,赶忙调转身,步入郡守府衙后堂,打开文房四宝,将胸中的满腹经纶全部抖出,大书特书,借着笔墨,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跃然纸上,交了上去。

陈亮打开卷子一看,双眼泪水直流,好像见到了当年的自己。

一个个孤灯夜熬,一个个酷暑寒冬,一个个殷切期盼,一个个寒门落雪,一个个求助无门,一个个抱负难展......

陈亮看着那‘一个个’,内心深处热泪盈眶,实难说出那句“谁被录用”的话来。

王猛路过后堂,见着陈亮那苦涩无边的表情,走了过去,询问道:“陈大哥,你这是怎么哪?”

陈亮苦言道:“三爷,我也不知道怎么哪!就是做不出决定,看不懂该录取谁,该放弃谁。”

王猛对着下边的学子一看,只见六七十多双眼睛一起瞧着自己,泛着无边的彩光,那彩光好像要把大夏国的天空照亮,极为迷人。

王猛内心深处欢跳出一个‘惜才爱才’,送给陈亮一句话来:“陈大哥,你就好人做到底,再给自己增加二十个名额吧。”

陈亮一听,泪水掉了出来,落到地上,清脆有声,对着王猛远去的背影道:“我代学子们多谢三爷恩德。”

终于,结果出来了,通过五天的考核,七十名学子被录用,其他没被录用的学子,被赠送来回的路费。

名落深山的学子们,两眼含着泪水,欢欢而去。

他们不怨天,不怨地,只在心里留下一个期盼,明朝再来一试身手,再也不怕上天不给他们机会了。

王猛见事情有了头绪,正式拜夏衍为幕府文书,打理一切政务;拜陈亮为军师,负责招兵,在南边草场上监造军营,随军家属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