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变心:
桂英救助落难书生王魁,二人相爱,在海神庙山盟海誓。
王魁离开赶考,谢家逼桂英嫁给金员外,桂英把王魁当做结发夫妻,坚决不改嫁他人。
然而,春风得意的王魁却已产生了另一重考虑,自己是头名进士,很快就将封官进爵,实在是荣耀显赫之事。
而与自己有白头之约的桂英却是歌妓出身,若将来娶为进士夫人,岂不玷污了自己的清名,怡人笑柄吗?
这样想来,往日的山盟海誓成了他心头莫大的负担,桂英对自己不但情深意切,而且是有恩于己,自己今天的荣耀少不了桂英的一份心力。
他左思右想,最终还是选择了以自己的脸面为重,横下一条心来,决计断绝与桂英的来往,把往日的恋情抛向九霄云外。
情诗表意:
焦桂英此时依然是一往情深,她考虑到新科进士必然有一连串的庆祝活动,最后还要等候朝廷赐官派职,这一切必然使王郎忙碌不休。
因此,在迟迟得不到王魁音信时,她还设身处地为他想了很多解释的理由。桂英又写了一首诗:
上国笙歌锦绣乡,仙郎得意正疏狂;
谁知憔悴幽闺质,日觉春衣丝带长。
桂英这里,因思念情郎而玉体憔悴、衣带渐宽。
那厢王魁的情意却已降到了冰点,恨不得在他的生命里,从来就不曾有过焦桂英这样一个人,恨不得去年春天到冬天,就是一个漫长的虚梦。
这等变故,焦桂英连做梦都未曾想到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一个默默无闻的穷书生,一旦金榜题名,整个人与心都似乎脱贻换骨了。
为了追求虚名,不惜抛弃过去、抛弃情爱、抛弃恩义,甘心做一个负心人,这种功名悲剧,在王魁身上又重演了。
尽管王魁已经决心疏远焦桂英,但是桂英却毫不知情,火样的热情、刻骨的相思依然包围着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借诗句传情,沪剧唱词:
小主,
上都梳洗逐时宜,料得良人见即恩;
及早归来幽闺里,须都张敞画新眉。
汉代胶州相张敞为妻画眉,被传为夫妻相爱的千古美谈。
痴心的桂英独守空房,却痴痴幻想来日能与王郎夫妻恩爱,共享画眉之乐。
王魁奉朝廷之命往徐州任签判。赴任途中,顺路回到故乡莱州探视父母。
进士返家,真正是衣锦返乡,门庭生辉,王魁父母自是喜不胜收。
为了喜上加喜,父母已为王魁订下了婚约,小姐乃是当地豪门之女崔氏。
在家中操办完隆重的婚事,王魁很快就携带父母及新婚妻子前往徐州就任去了。
王魁抛弃桂英,给她休书一封,同时赠与纹银300两。
闻讯心碎:
王魁成婚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焦桂英耳中,她吃惊得几乎晕倒在地,失望和悲恨充塞心胸。
情绪稍稍稳定之后,知情达礼的她又转念替王魁想到:
“自己出身烟花柳巷,王郎身为朝廷命官自然不便明媒正娶。
好在徐州离此不远,待他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必然会念及旧情,派人前来迎接我,即使做妾也无所怨尤。”
这个痴心女子竟然还痴痴地坚信着王魁的情义。
挨过漫漫寒冬,又到了春回花开的时候,却仍不见王魁的半点动静。
焦桂英心急如焚,于是派一忠诚老仆,持书信专程前往徐州一探究竟。
老仆人好不容易买通王府的守门人,见到了王魁,王魁对他却佯装不识。
老仆人苦苦相求,反而遭到一阵叱责,被赶出门外。
老仆人仍不甘心,第二天又去公堂求见、呈送书信,王魁端坐堂上,竟以扰乱公堂之名命衙役责打了老仆五十大板。
可怜这个忠心耿耿的老仆,当初王魁在焦桂英家中苦读时曾对他殷勤服侍。
这时王魁不但不念旧情,反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躺在客栈中养了一个多月的伤,才病病歪歪地回到了莱州。
见到焦桂英,老仆人老泪纵横地说:
“姑爷一旦为官,与以往判若两人,以前种种,全不承认,姑娘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可怜的桂英,原本把今生的希望全部寄托于王魁身上,如今他竟是这样无情无义,怎不叫桂英伤心欲绝、万念俱灰,她嘶喊道:
“王郎忘恩负义,天理难容。我死当为励鬼勾其魂魄!”
这时,桂英已了无生趣,当天夜里,便用利剪刺人自己胸膛,顿时血溅床帏。
遇见女鬼:
两年后,王魁到临南为官,一天深夜秉烛阅读公文,壁间忽有一长发披散的白衣少女冉冉而出,柳眉倒竖,怒眼喷火,直逼他的桌前。
仔细一看,原来是已经死去的焦桂英。
王魁吓得魂不附体,惊问道:
“闻说你已死,难道不是真的?”
焦桂英厉声叱道:
“君忘恩负义,盟誓不履,使我死不瞑目!”
王魁已吓得语不成声,哀求道:
“我有罪!我该死!还望念在往日的情份上,不加怪罪,我一定为你诵经超度,多焚纸钱。饶了我吧!”
焦桂英不再被他巧言所感,正色道:
“我只取你性命,别的无所顾及!”
说完,又飘然而去。从此以后,王魁终日魂不守舍,精神恍惚,还时常自击头部或用尖锐之物自刺身体。
他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不解地问他:
“我儿为何如此狂为?”
王魁神经兮兮地回答:
“有冤魂附在我身上,我要赶走她。”
道士做法:
王母请来当地有名的道士马守素为儿子施法驱鬼,马道士设下法坛,烧香祭拜,朦胧中看见王魁与焦桂英发丝相系,并立坛下,耳畔响起细语:
“他们命该结为结发夫妻,王魁违背天意,命当该绝,你不必为他作法。”
马道士惊骇不已,当即停下法事,称说:
“小道不才,力不能及。”
匆匆辞去。数天之后,神志不清的王魁终于引刀自刺而死。
俗话说:“为人不作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王魁不顾山盟海誓,背信弃义,做了负心郎,老天有眼,恶有恶报。
? 《焚香记》 作者王玉峰?,明代戏曲作家,生卒年不详,约为嘉靖、万历年间人,松江县人。
他在《焚香记》里创作了王魁与焦桂英的角色,这部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并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玉峰的《焚香记》以其通俗朴实的曲词和跌宕曲折的情节结构着称。该作品不仅在昆曲舞台上常演不衰,还影响了昆曲、越剧、沪剧、等其他剧种的发展。?
此外,王玉峰还创作了《羊觚记》和《钗钏记》等作品,其中《钗钏记》的作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其作者为月榭主人,而月榭主人可能是王玉峰的别号?。
王玉峰的作品深受宋元以来民间戏曲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注重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刻画,使得他的作品在明代戏曲界占有重要地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创作这种痴情女子遭负心汉抛弃的情节,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同情。?
主要角色和演员表现?:在沪剧《焚香记》中,焦桂英的角色由慕容雪饰演。
她通过精湛的水袖动作和情感丰富的表演,成功塑造了焦桂英这一痴情又悲愤的女子形象。
慕容雪的水袖动作流畅、优美且富有变化,展现了焦桂英内心的复杂情绪,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王玉峰《焚香记》剧本原文:
奴家自丧二亲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