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伯“白头”公公常相劝,伯伯的闲话勿肯听,“黄伯郎”转胎要变忤逆精,啥犯着今夜哭来像只“猫头鹰”。
(陆唱四更“花名”)唧铃耳朵听听樵楼看——听樵楼,打四更,花名园里叹终身。
偲爷娘养我像竹子爱“梅”梅爱竹,从小送我到“杏花”厅上读经论。
希望我在“桃花”纸上文章做,勿应该“蔷薇”街上做输赢。
我是五月“石榴”单传子,巴望我到“荷花”厅上教学生。 系统:开局零天赋,但我苟得住
待等到七月“凤仙”、“鸡冠”露,“丹桂”飘香考场进。
得中一官半职,夫妻两人赏“菊花”同饮三杯重阳酒,岂非是“芙蓉”面上有光影。
伲娘子希望得“水仙”凤冠头上戴,到如今霜打“腊梅”渐渐贫。
(陆唱五更“虫名”)唧铃耳朵听听樵楼看——听樵楼,打五更,虫字园里叹终身。
伲爷娘希望我“曲蟮”修龙天来上,田房屋产卖干净,像“蝼蛄”打洞泥里蹲。
伲爷娘巴望我像“蚂蚁”岀翼飞过海,只怪我上等不习习下等,百万家产到“促织”街上输干净。
卖娘子辰光,我写过一张“蜈蚣”格,毫无半点夫妻情,拿“纺织娘”子卖别人。
到现在伲陆家人家好有一比一像“萤火虫”点灯空好看,陆雅臣输脱仔铜钿短见寻,像“蜘蛛”织网遇“蜻蜓”’哭死哭煞全无用,还是趁早到房中末路寻。
沪剧《陆雅臣》回娘家 剧本唱词:
(珍唱)想当初我一心要做坐家囡,终生陪伴你老娘亲。爹娘将我婚姻配,偏偏又配到陆家门。
丈夫滥料不习上,我也曾苦苦相劝费尽心。
揿牢牛头难以牙草根,忠言逆耳听不进。
想起了娘亲对我好教训,要我三从四德守本份。
娘说道天字出头夫作主,秤砣虽小压千斤,女人怎好管男人!
只落得嫁到陆家又卖出陆家门。娘啊娘我有委屈我有气,女儿有气往何处伸?!
(罗白)侬女儿从配婚姻提起,姆妈要从吃馄饨讲起,
(唱)三月初三正清明,罗家村家家户户吃馄饨。我家人多更闹猛,大显身手裹馄饨。
有的裹荠菜肉馄饨;有的裹香干青菜素馄饨;有的裹猪油夹沙甜馄饨;有的裹刍纱皮子肉馄饨。
大家裹馄饨,下馄饨,吃馄饨,吃馄饨吃得正高兴,谁知吃岀祸殃根。
长工之间吃食不均匀,闹出一条人性命。苦主上告县衙门,凶手畏罪去逃遁。
逃脱仔和尚逃不了庙,拿捉你爹爹去顶罪名。
可怜我女流之辈难把丈夫救,急断肝肠哭断魂。
多亏陆家老爷陆宪文,与你爹爹有交情,亲赴衙门把冤鸣,搭救你爹爹出监牢门。
你爹回家三天后,大摆筵席谢恩人。陆家轿子到我伲大门口,一顶轿子里走出两个人。
一个是陆家老爷陆宪文,一个是年方九岁陆雅臣。他长得眉清目秀相貌好,对答如流人聪明。
你舅父谢恩席上做陪客,一见雅臣喜在心。酒过三巡做媒人,把你终身许配陆雅臣。
你父亲含笑跑到厨房里,悄悄问我可赞成。
我说道响档不出响档子,怕只怕女儿错配苦一生。
你父亲怪我说话不吉利,笑容顿收不出声。
常言道天字出头夫作主,秤花虽小压千斤。为娘不敢再多嘴,女儿从此定终身。
这都是吃馄饨吃出的好姻缘,如今女儿吃苦我娘痛心。
(白)走吧!
(珍唱)走一步,忖一忖,心似刀绞痛难忍。千勿怨来万勿恨,怨只怨我们母女投胎是女人。
往日里夫妻双双回娘家,今日里我独自回家孤零零。若遇熟人来盘问,我有何面目诉真情?
(罗唱)只说我年迈多毛病,接你回家服侍我老娘亲。三步改作两步走,
(珍唱)不觉来到罗家村。
(罗唱)羊肠小道匆忙过,
(珍唱)为什么大路不走小道行?
(罗唱)免得惊动邻居多是非,只能委屈女儿走后门。
(珍唱)想当初红灯花轿来迎亲,我堂堂正正出大门。
吹吹打打、闹闹猛猛,满面春风喜盈盈,抬到我陆家做新人。
到如今偷偷摸摸进后门,冷冷清清,满面羞耻泪纷纷,娘啊娘,我前门不走走后门,从此见人矮三分。
我情愿跳进河中死路寻,免得连累娘亲难做人。
《陆雅臣》: 富家子陆雅臣堕落,反映青浦社会现实。
由申曲改编的沪剧 ,陆雅臣是地方戏曲剧种 ,流行于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
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的沪剧传承了古老的申曲优秀的曲调,融合了委婉的韵律,特别好听,钟爱沪剧的人群越来越多。
陆雅臣 就是申曲和沪剧新旧交替的新戏,蓬勃生机,吸引年轻的爱好者。
已到星辉点点的夜深了,杜行申曲剧社在高桥古戏台上演绎的《陆雅臣》一剧进入了下半场,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古老的故事以最生动的形式展现在了高桥观众与戏迷们的眼前。
钱殊饰演的陆雅臣,从起初的放荡不羁、挥金如土,到后来痛改前非、追悔莫及的转变,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地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而慕容雪饰演的罗秀珍,那份被丈夫卖掉的无奈与哀怨,以及在陆雅臣回头后的宽容与希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泪光闪烁。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缓缓落下,舞台灯光渐渐暗下,但观众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仿佛是对演员们精湛演技的最高赞誉。高桥的夜空下,古戏台前,人们纷纷起立,用最真挚的情感向台上的艺术家们致敬。
演出结束后,戏台周围瞬间被热情的观众和戏迷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手持照相机,争先恐后地与心中的偶像合影留念。
钱殊与慕容雪站在人群中央,面带微笑,耐心地满足着每一位粉丝的请求,他们的眼神中既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成就感和喜悦。
“钱老师,您演的陆雅臣真是太让人恨铁不成钢,又让人心疼了!最后那一跪,我眼泪差点没绷住!”
一位年轻的女戏迷激动地握着钱殊的手说道。
“是啊,慕容老师,您演的罗秀珍,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坚韧与善良。您的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力量,让我相信爱情里总有原谅和重生的可能。”
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士也忍不住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还有几位老戏迷围了上来,他们或是讲述着自己年轻时看戏的回忆,或是对今晚的演出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言语间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期待。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老者缓缓走上前来,他手持一幅精致的扇面,上面题写着“浪子回头金不换”几个大字,赠予了钱殊。
“小伙子,你演得好,让我这把老骨头又想起了年轻时的梦想。记住,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希望你们能继续用好戏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老者的话语虽简,却字字珠玑,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赞同。
夜深了,人群渐渐散去,但那份因《陆雅臣》而生的情感共鸣,却在每个人心中久久回荡。
杜行申曲剧社的演员们相互对视,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们知道,今晚不仅是一场演出的成功,更是对传统沪剧文化的一次有力传承,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而在这座古老的高桥之上,一段段关于爱与救赎、成长与回归的故事,还将随着岁月的流转,继续在每一个热爱戏曲的心中,静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