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慕钱沪剧团》到杜行养老院进行端阳公益演出

?吃粽子?: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的食物,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和对健康的祈愿。

? 挂艾草和菖蒲?:人们在家门口或室内悬挂艾草和菖蒲,认为它们有驱邪避疫的作用。

? 佩香囊?:香囊内装有香草、艾草等,可以驱邪避疫,保佑平安。

? 喝雄黄酒?: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认为可以驱邪避疫,保护身体健康。

? 挂钟馗像?:钟馗是中国传统打鬼英雄。

? 躲端午?:一些地方有躲端午的习俗,即在端午节当天避免外出,以避邪气。

副会长:陈运中接着哥哥的发言,继续说着。

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祈愿。

纪念屈原: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

赛龙舟:祈求平安和丰收

吃粽子:象征健康祈愿

挂艾草和菖蒲:驱邪避疫

端午节起源于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提出改革建议,却被流放,最终在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演变成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

是汉族、水族、纳西族、藏族、彝族、傣族、仡佬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

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到今说法不一,主要说法有:纪念屈原说、迎涛神说(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恶日说、龙的节日说(即祭祀龙图腾说)、夏至说。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主要风俗有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流传至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老人们似懂非懂的听完了两位会长的涛涛不绝的讲解,原来吃粽子与纪念屈原有关,而且还是世界非遗的节日——中国的端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