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层叠,高低错落,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在天地间徐徐展开。
李良平挽着裤腿,扛着把锄头,从田里回来。
“良平,干完活了?”
“嗯。”
李良平老实憨厚,一路跟人打着招呼,往村口那间破屋走去。
村里人面上笑嘻嘻,等李良平一走,便嘀咕开了。
“怎么这么长时间没见他媳妇?”
“说是娘家在市里开了家店,过去帮忙了。”
“嘶,帮忙?不会是看李良平家太穷,不让闺女再回来了吧?”
“不至于吧?”
“李良平真傻!上个月去了趟老丈人家,回来不知道发什么疯,四处捡树叶、挖泥巴,说是堆肥?
婆娘回了家,也不知道去守着……
听说他老丈人家就一个闺女了?万一不回来了,真是连哭的地儿都没有。”
李良平不是不知道村里人在等着看他笑话,但他有信心,他家秋儿才不是那样的人!
他家是穷,可又不是今天才穷的。
“良平啊,你别听村里人说的!
秋儿的性格,咱都知道,就是嘴巴坏,心可好了。
当年咱家那么穷,她也没抱怨过一句。
她去市里干活,是去挣钱给娃娃们上学,想让娃娃们以后有出息。
要不是托了亲家公的福,这样的好事哪儿轮得着咱啊?
别人想去都去不了呢,咱得好好守着家,照顾好三个娃,不能给秋儿拖后腿,晓得不?”李母苦口婆心道。
自从村里的风言风语越来越多后,李母逮着机会就会跟儿子念叨,就怕儿子左了心,跟儿媳妇闹。
李良平憨憨一笑,狠狠点头:“娘,我知道得嘞!
秋儿都跟我说过的,等她挣了钱,3个娃娃就能去市里上学,得到更好的教育。
说不定,以后能跟他们的梨子、桃子表姐一样有出息。
秋儿能挣,我就好好操持家里,不给她添堵。”
李母欣慰一笑:“这才对!这天气是越来越凉了,也不知道秋儿带没带厚衣服去……”
想着,李母拿出针线篓子,加紧赶工。
篓子里,放着一件崭新厚实的外套,可看那花色,根本不可能是李母这个年纪穿的。
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媳妇也是一样。
李母这辈子,生了不少孩子,可真正活下来的,也就李良平一个。
她家没有劳动力,穷。
可华和秋和华远盛都没嫌弃,还总补贴家里。
因此,她很是感恩。
突然,一道人影挡住了李母眼前的亮光,随之而来的,是华和秋的大嗓门。
“娘,我回来了!李良平,快来帮我拿东西,累死我了。”
李母心里一喜,随即一惊。
飞快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去屋里橱柜拿出一只崭新的杯子,往里面倒水:“秋儿,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李良平将手里的锄头往地上一扔,飞奔而来。
华和秋将东西往丈夫怀里一塞,接过婆婆手里的杯子:“放假了!咦,新杯子?”
李母笑道:“良平去县里正好碰上卖东西的,就买了。”
崭新的杯子,她舍不得用,就放柜子里,等着儿媳妇回来,给她用。
华和秋点头:“是要买杯子,家里的碗缺了口,喝水不方便。”
李母将华和秋上下打量了一遍,确定对方看起来一切都好,笑眯眯点头:“是嘞!”
华和秋咕噜咕噜罐下一大杯水,随意的用手背擦了擦嘴,转身去将门给关好。
李母见儿媳妇要拆包裹,连忙往厨房走:“饿了吧?我给你煮两个荷包蛋先垫垫肚子?”
“娘,你先别走,我吃了回来的,不饿。”
华和秋一把拽住李母的胳膊:“梨子买了不少东西,你来看看。”
李母一惊:“梨子买的?”
“对啊,她说我们忙活了一个月,都没休息,非要我们休息一天回家看看。
呐,这些都是她昨天准备,今早发给我们的,说是……说是,职工福利。”
李母小心觑着儿媳妇的神情,见她真心实意要让她一块看,也不再躲开。
定睛一看,一包红糖、一包白糖,3个书包,纸笔本……
“这么多?”
“我也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