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的正上方是一座主考厅,雕梁画栋间尽显庄重肃穆。
主考官赵挺之负手站在厅前的雕花栏杆处,两位副考官分侍左右。从这里俯瞰下去,一排排狭小的考房尽收眼底,考生们正全神贯注地奋笔疾书,只闻一片沙沙声响彻考场。
微风拂过,厅中高悬的灯笼轻轻摇曳,光影在赵挺之的脸上晃动。他目光扫视着下方忙碌的考生,突然打破这静谧,转头看向两位副考官,出声道:“二位以为,此次会试,何人能脱颖而出,夺得会元之位?”
其声虽轻,却在这寂静的大厅中回荡。两位副主考听闻后都陷入了沉思。
片刻,中书舍人范致虚出声道:“听闻苏老大人的弟子武植参加了此次科举。前段时间元宵节,他作的那首《青玉案》一词诸位可还记得?我也有所耳闻,实乃精彩非凡。以他之才,我觉得此次会元应是他了。”言罢,侧目看向赵挺之。
赵挺之闻范致虚之言,眉头微微一皱。武植是苏轼弟子之事,他早已知晓。近段时间,武植在京师文坛声名赫赫,无人不晓。
可惜的是,苏轼为保守派,赵挺之却是改革派先锋,二者政见如水火不容。因此,赵挺之对武植并无太大好感,甚至有些厌恶。
范致虚在旁,见赵挺之脸色阴沉,显露出不快之意,便不再吭声。
他心里很明白其中的缘故。此次官家任命了三名会试的考官,赵挺之是新派人物,他自己属于旧派,翰林学士刘大人则是中立派。
武植是苏轼的弟子,赵挺之肯定会把他归到旧派那一类,心里自然对武植有些反感。
“那武植如今虽说在京师声名赫赫,然而此次会试竞争极为激烈,有众多来自江南的举子,他们皆是从各地选拔出的杰出人才,才情出众、学识深厚,个个都不输给武植。在此种情形下,武植想要在会试中夺得会元之位,恐怕不易”。赵挺之听了范致虚的话语,缓缓开口回道。
他自然是不希望武植夺得会元之位的,如此一来,朝堂之中旧党的势力定然会有所增加。所以出声反驳了范致虚。
站在一旁的刘学士将两人之间那微妙又尴尬的气氛瞧得一清二楚,他眉头微微一蹙,旋即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当即朗声道:“两位大人方才所言,皆是句句在理,这科举之事,本就是天下学子公平竞争之舞台。无论是出身贫寒还是富贵之家,无论来自何方,在这考场之中,人人平等。就如同那熔炉一般,不管是光芒万丈的真金,还是徒有其表的废铁,只需要在这科举的试炼场上走一遭,一试便知分晓。届时,是龙是虫,自见分晓,又何须在此处过多争执呢?”
赵挺之和范致虚听闻刘学士之言,皆微微颔首。诚然,究竟是谁才情更更胜一筹?待科举结束自会明了,两人又何必在此暗自较劲呢?
下方肃穆的考场中,武植正心无旁骛地奋笔疾书。此时,他完全不知道考场之上有三位考官正在谈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