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缓缓走下高台,径直走向夏婉。
夏婉快步迎上前,眼中满是柔情,她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着郑逸。
郑逸也紧紧地抱着她,感受着彼此的体温,感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带来的喜悦。
这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有他们两人,沉浸在这甜蜜的拥抱中。
“逸,我为你骄傲。”夏婉的声音有些哽咽,却充满了力量。
郑逸轻轻地抚摸着夏婉的秀发,在她耳边轻声说道:“婉儿,谢谢你一直陪伴着我。”
两人相拥的画面,定格在众人眼中,成为一幅美好的画卷。
“郑公子,您看……”孙藏书楼管理员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他指着远处走来的一群人,神情有些复杂,“吏部尚书,还有几位大人……”
郑逸的整理成果不仅得到了年轻学者的热烈拥戴,也让一些传统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他的能力。
陈传统学者的脸色虽然依旧难看,但周围却有几个传统学者面带笑容,缓缓向郑逸走了过来。
他们的步伐虽然显得有些迟疑,但眼神中却充满了诚恳和敬佩。
“郑公子,您这次的整理成果,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一个须发斑白的老学者首先开口,他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虔诚,“原本我对您的方法有所怀疑,但今日亲眼见到,方知您确实高明,远超我辈。”
另一名中年学者紧随其后,拱手道:“郑公子,您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心细如发。您的整理方法,为我等指明了新的方向,我等愿意在您麾下效力,共同完成剩余的典籍整理。”
郑逸微微一笑,谦逊而自豪地说道:“诸位过誉了,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天取得的成果,离不开诸位的帮助和支持。”他的话语诚恳,充满敬意,使得在场的学者们纷纷点头,脸上的表情变得更加亲切。
随着传统学者们的认可,郑逸在学术界的地位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他的名字开始在唐朝的学者间传扬,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就在这时,王富商在人群的簇拥下,快步走向郑逸。
他面带微笑,神情中透着大方和慷慨。
“郑公子,”王富商拱手道,“您的才华和毅力,我看得清清楚楚。我愿意继续大力资助您的学术研究,并且愿意为您的后续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希望您能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大唐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逸听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
他连忙回礼,声音中带着感动:“王大人,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此恩此德,我终生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