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头紧皱,嘴角微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微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心境。
他在备考场所中孤立无援,仿佛是暗夜中的一盏孤灯,虽微弱却执着地照亮着前方的道路。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学子们的窃窃私语如同寒风般刺骨,让郑逸的眉头更加紧锁。
听到侍卫传来的消息,魏文臣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冷笑。
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嘴角微微上扬,他轻声自语:“哼,看你怎么应对这乱局。”
郑逸并没有直接去安抚考生,而是转身离开了书院。
他迅速召集侍卫,吩咐道:“立刻邀请李考生代表和其他一些支持改革的文臣到本王府邸,不得有误。”侍卫领命而去,不久后,李考生和几位文臣陆续来到郑逸的居所。
众人看到郑逸的邀请,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眼中充满疑惑。
郑逸站在厅中,神色诚恳,语气坚定:“各位,新科举模式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质疑,但这是为了选拔更多真正有才华的人才,为了大唐的未来。”
孙礼部官员看着郑逸,他微微点头,心中暗道:“这位闲散王子,远比我想象的要坚定和果决。”
郑逸看向众人,语气平和而坚定:“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难。今日,我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新科举模式的好处,解答各位心中的疑惑。” 众人纷纷坐定,郑逸微微一笑,心中暗自思量:“让你们看看,现代知识的威力。”郑逸环顾四周,目光坚定而温和,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诸位,科举改制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为了大唐的未来,是为了选贤举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信手拈来,以现代教育理念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科举的优势,从题型设置到选拔标准,再到考试公平性保障,无不让在场的考生们耳目一新。
他巧妙地将一些现代逻辑推理融入讲解中,又引用史书典故加以印证,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考生们一个个恍然大悟,眼神中的迷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希冀和憧憬。
李考生更是激动地站起身,对着郑逸深深一鞠躬,声音洪亮:“王爷高瞻远瞩,我等佩服!” 他眼中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之火,仿佛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脸上重新洋溢起了自信的笑容,整个厅堂的气氛瞬间变得振奋起来。
郑逸看着眼前这群重新焕发活力的学子,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流露出欣慰的神色,仿佛一切的辛苦都得到了回报。
角落里,夏婉正优雅地为众人添茶,她身姿轻盈,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她一双秋水般的眼眸中,饱含着对郑逸的崇拜和爱意,时不时地偷偷看向郑逸,眼波流转,含情脉脉。
郑逸感受到夏婉的目光,心中不禁一荡,嘴角微微上扬,他对着夏婉温柔一笑,这一幕落在了周围人的眼中,引得众人纷纷侧目,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情。
而与此同时,魏文臣的书房内却是一片阴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