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廊尽头,那扇紧闭的朱漆大门,如同蛰伏的巨兽,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郑逸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试图平复心中那丝难以言喻的忐忑。
他的眼神此刻格外凝重,仿佛即将踏入的,并非一间普通的议事厅,而是一场关乎命运的豪赌。
他推开门,一股压抑的气氛扑面而来。
文臣议事厅内,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成粘稠的胶状,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也无法驱散这股沉重的气息。
文臣们三三两两地坐着,脸上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丝阴霾。
他们的目光,如同锐利的刀锋,齐刷刷地扫向了门口的郑逸。
人群中,魏文臣的目光尤为突出。
他斜睨着郑逸,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仿佛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对郑逸的不屑与轻蔑,仿佛在看一个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
郑逸步入厅堂,他没有理会魏文臣的挑衅,而是缓缓地走到中央,他双手交叠,微微躬身,向在座的各位文臣行了一个标准的唐朝礼节。
“诸位大人,今日郑逸前来,是有一事相商。”郑逸的声音,在静谧的厅堂内显得格外清晰。
话音刚落,魏文臣就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猛地站起身来,他那张本就涨红的脸,此刻更是如同熟透的柿子一般,红得发紫。
他怒目圆睁,挥舞着宽大的衣袖,仿佛要将郑逸撕成碎片一般。
“大胆!郑逸,你可知你今日所言所为何事?”魏文臣的声音高亢而尖锐,震得整个厅堂都嗡嗡作响,“科举乃国之根本,岂能容你胡来!祖宗成法,岂能轻言更改!尔等竟敢妄议朝纲,当真是胆大妄为!”
他的唾沫星子四处飞溅,仿佛要将空气都撕裂一般。
他那义愤填膺的样子,仿佛郑逸犯下了滔天大罪,不可饶恕。
郑逸面对魏文臣的怒吼,没有丝毫的慌乱,他只是静静地站着,耐心倾听着魏文臣的斥责,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仿佛能看穿一切。
其他文臣,则像看戏一般,静静地观望着这一切,他们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则抱着胳膊,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他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郑逸会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怒火。
郑逸听完魏文臣的咆哮,缓缓抬起头,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眼神中闪烁着让人难以捉摸的光芒,他缓缓开口,语气平静而肯定,“魏大人所言极是,祖宗成法,自然不可轻动……”
“……然,时代变迁,若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岂非固步自封,最终导致国力衰弱?”郑逸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
他顿了顿,环视四周,将众臣的惊讶表情尽收眼底,才继续说道,“科举取士,本意是为了选拔贤才,为国效力。然如今弊端丛生,世家子弟垄断名额,寒门子弟难以出头。如此一来,岂非埋没了真正的人才?”
郑逸的神情诚恳,语气真挚,仿佛在陈述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孙礼部官员原本紧皱的眉头,此刻也微微舒展开来,他疑惑地看向郑逸,似乎在重新审视这个年轻的王子。
“我提议改革科举,并非要全盘否定祖宗成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比如,我们可以增加考试科目,扩大考试范围,让更多有才之士有机会参与科举……”
郑逸侃侃而谈,将自己对科举改革的构想,以及实施方案,详细地阐述了一遍。
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将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分析得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