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辰找到苏瑾轩,兄弟俩一番长谈。苏北辰决定利用自己的才名和影响力,为苏瑾轩与李慕瑶正名。
他举办一场诗会,邀请城中名人雅士参加。会上,苏北辰当众诵读了竹笺书中关于爱情本真与自由的篇章,暗指苏瑾轩与李慕瑶之情应得到尊重。
众人听后,若有所思。渐渐地,流言消弭,苏瑾轩与李慕瑶得以继续坦然相伴,而苏北辰也因为此事,其思想境界更受人们敬仰。
几日后,苏瑾轩携李慕瑶前来拜谢苏北辰。李慕瑶盈盈下拜,感激道:“若非苏公子仗义相助,小女子恐再难与瑾轩兄相见。”
苏北辰赶忙扶起,笑道:“姑娘不必多礼,瑾轩乃我义弟,此乃我分内之事。”
此后日子渐趋平静,苏瑾轩与李慕瑶感情日笃。
苏瑾轩每日都会为李慕瑶作诗一首,或赞其美貌,或表己深情。李慕瑶则将这些诗作精心收藏。
一日,朝廷颁布诏令,欲选拔贤能之士入朝为官。
苏北辰之名亦在举荐之列。苏北辰深知责任重大,决心赴京应试。苏瑾轩虽不舍义兄离去,但亦明白兄长胸怀天下之志。
临行前,苏北辰叮嘱苏瑾轩照顾好李慕瑶。苏瑾轩应诺。苏北辰踏上进京之路,一路风餐露宿。
到京城后,凭借满腹才华顺利高中。而后苏北辰在朝中积极进谏,推行仁政,他心中始终秉持着当初撰写竹笺书时对世间美好的向往,在这历史的舞台上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