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不意味着这位华裔演员就没什么优秀之处,恰恰相反,他曾是华夏三大电影节的满贯得主,别觉得含金量不高,因为截止到目前仍没有第二个人拿到这项荣誉,整整四座影帝奖杯,足以证明他顶尖的实力,他与欧美顶尖演员的差距……差的只有肤色。”
“从2016年首次参演电影至今为止,他总共参演了六部电影的男主角,配角却从来没有饰演过,可以看得出来他在经纪公司的地位非常高,资源全部倾斜给了他,不过从他的表现上来看,也是应该的。”
“华夏近些年来的娱乐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影市场,票房屡创新高,但电影的质量却并不如同票房那般美丽,从一零年截止到现在,华夏电影只有二十一部评分超过八分的电影,而光陆泽一人,就贡献了五部,占十二年来华夏优秀电影的近百分之四十,成绩是一个演员是否优秀的唯一评判标准,而他,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部电影中,他的表现也无愧于任何人的称赞,塑造出了一个令人讨喜,值得被尊敬的教师形象,而在随后的舆论甚至暴力攻击中,角色的情绪把控和性格转换也都捏的恰到好处,挑不出任何的缺点,科普就做到这儿,我们来进入剧情。”
“首先米奇提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家庭、孩童、灵魂、宗教、道德观,善恶,以及从众心理,内容实在太过丰富,却在各处给予了对比与否定,一环扣一环,最后经过各种心理效应的发酵,达到令人压抑的效果。”
“首先是家庭,卡尔斯的家庭与凯尔的家庭有一个鲜明的对比,不断争吵战场和温情的港湾使人的精神状态完全不同,从而引出了第一个效应,这是之前很火的一个实验,两盆同样环境,同样照顾的花,一朵每日被夸奖,另外一朵每日被辱骂,不出一个月,被夸奖的花会更加茂盛,而被辱骂的花则会枯萎,这个实验目前没有定名字,真实性也未经我自己的确认,但就当它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生活在两种家庭的人自然心态上会有着完全的不同,下一个话题就被引了出来,孩童。”
“孩童天性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这点全世界的哲学家都在思考,当然,这跟孩子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也是因为这样,我有理由相信,朱迪的思想并非善良却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邪恶,由于年龄,她仍渴望被一个温和的人关爱,所以她“爱”上凯尔,完全合乎情理,但又因为源自于家庭的恶,让她毁掉了凯尔。”
“从父母对待朱迪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是爱这个孩子的,但大人们的争吵下,她这朵花在不断的枯萎,直到最后她与男友回到家乡,见到凯尔时,她对男友撒了谎,要说忘记凯尔这个人,只要她没失忆就绝对不可能,那么这就是米奇给出的答案,朱迪已经跨过了懵懂的年纪,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恶人,很恐怖不是吗?”
“这确实值得我们去反思家庭与儿童的教育,别觉得你对孩子关爱有加,他就会成为一个善良且优秀的人,有时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也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所以当你想成家时,应该先为未来的摩擦做好准备,用理性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当你准备生孩子时,也要对于自身的细节做好控制,避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而灵魂自由这一话题,分为三类人,第一类凯尔,第二类卡尔斯,第三类村民,首先是凯尔,心地善良,不愿做恶,觉得肮脏的钱不会赚,与其说是他自己离开地产金融行业,不如说是同行的排挤导致他不得不离开,但也为此,他真得拥有了两年的灵魂自由,可随后,他人的污蔑,众口铄金,他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他重视他人的污蔑,无法表现的云淡风轻,其实在这一刻,他就已经丢掉了自由的灵魂,这也是为什么在圣诞节当天,朱迪再次询问他学习是否能获得自由灵魂时,他给出了与第一次在课堂上截然不同的答案。”
“卡尔斯,这个人物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懦弱,他想脱离父辈的阴影,但由于学历和眼界的缘故,只能被困在村庄中像其他农夫一样娶妻生子,他想改变,却一直没有做出任何的实际行动,当然,妻子的捆绑也是造成他现在结果的原因,那句你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对他的杀伤力确实太大,正如我们所有人,都会像卡尔斯一样,面对相同的困境,如果在你年轻时不做出改变,那么等你成家生子,再想改变,就已经难如登天。”
“但他的错在于,在不该认命的时候认了命,却在认了命之后还痴心妄想,以至于梦想与现实产生巨大分歧,让他抑郁,每天借酒消愁,妄图在梦中找到自我,却又对凯尔提出的自由灵魂感兴趣,直到最后,他明知道凯尔是无辜的,内心煎熬却一言不发,因为他害怕扯掉集体的遮羞布,导致全家人被孤立,或许只有这种时候,他才会想起自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才不会酗酒,才不会与妻子争吵,而是选择沉默,这个人物可悲在于他的懦弱,导致他从未得到过他向往的灵魂自由,可恨亦然。”
“最后是村民,首先大家都有一种被害心里,也希望为自己生活不如意找个理由,这就跟那些自称怀才不遇的人一样,真正有才华的人生活过的都不错,也不会把“我就是缺个机会”这种羞耻的话堂而皇之的说出口,所以这帮村民,其实已经没了羞耻心,他们变成了野兽,只想发泄自己被生活压迫出的怒火,不管被发泄的人是否无辜,也不管他是谁,其实和校园暴力也差不多,或许这就是人类的劣根性,发泄成为一种本能,只为自己能过的舒服一些。”
“人类矛盾之处或许在于,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羞耻心放的很低,却不能接受他人的触碰,否则立刻就会炸毛,所以到最后即便知道凯尔是无辜的,他们也不同意凯尔触碰他们的羞耻心,相反,为了自己那廉价的羞耻心,继续实施着对凯尔的暴行,那么又引出了胜负这一概念,在电影中善恶的概念已经解释的很透彻,胜利者就是正义,不过还得再加一条,他们相比于凯尔自然是胜者,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凯尔一人难以辩驳,这是他们胜利的原因,那么胜利等于正义,数量等于胜利,那么数量是否就等于正义?”
“更可悲的事就发生了,他们可以给自己洗脑,假装成正义的一方,做着邪恶的事,他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肆意的欺辱凯尔甚至凯瑟琳,发泄自己的不满和莫名的怒火,所以,他们才是真正得到了灵魂的自由……这就是我讨厌米奇的原因,这一切实在太令人不适了,凯尔没有自由,卡尔斯没有自由,最终这帮村民却得到了二人梦寐以求的灵魂自由?这种道德观……简直疯了。”
“而宗教,实际上电影没有具体攻击宗教的意思,只是用宗教来具象化了一种现象,来讽刺所谓的法不责众,罪是所有人犯下的,那么就应该由所有人共同去承担,而不应该由少部分人来承担,或者干脆没人承担,至于从众心理,就不用多说了,电影里讲述的明明白白,尤其是纯洁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特别容易给自己留下一个虚假的印象,把别人所“受到的伤害”加在自己身上,以获得大人们的关注,但对自己的言行并不能负责任,这就是华夏所谓的人性本恶吧。”
“至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镜头,并非是圣诞夜,而是凯瑟琳要离开的那一幕,我相信凯尔也并非是真的要他们的一个道歉,出于他对人性的理解,他自然知晓他永远都等不来一个对不起,而他为此说的目的,脚上的电子锁就能理解。”
“就算所有人都明白他是无辜的,却仍给他戴上电子脚铐,以莫须有的罪名继续在这座村庄对他进行虐待,他也不能跑,或者说跑不掉,而他没有告知凯瑟琳自己脚上带着脚铐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就算再怎么挣扎也是于事无补,警察不会动手,但村民仍会动手,就算外界知晓,警方也可以用正在调查而搪塞过去,他跑不掉,也挣脱不开脚铐,只能送自己的爱人逃离这里,这种深深的绝望,带给我的是身与心共同的寒冷。”
“至于为什么不离开村庄,或许是为了给村民心中留下一根刺,而最后,我觉得是一个藏的比较深的开放性结尾,他一个还可以挖坑的男人,自然不会那么快死去,可他为什么要挖呢?或许是因为朱迪已经成人了,对一个不愿伤害孩子的男人来说,或许复仇的时间已经到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胡乱猜测,出于本能的以暴制暴想法,凯尔会怎么做,估计除了米奇之外,谁也不会懂得。”
“总得来说,一直平静的镜头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而变得越发压抑,最终变得扭曲,拍摄手法需要点个赞,剪辑也十分到位,剧情更是深得我意,演员直接把我圈粉,如果综合起来打一个分数,我想这部电影在我心里应该是九点分左右甚至更高一点。”
“有关于《效应》的讨论就到这里,更多的内容需要等到你们亲自观看才会有更深的体验,我是索尼克,我们……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