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燕京报》的采访

“你是不是怕投稿给纸媒,会错过‘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复赛时间?”

“有这个因素。我想写这几篇文章的时候,距离‘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已经不到一周了。如果投给纸媒,可能没等编辑们看到,复赛都已经结束了。”

“所以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可以这么说。但这种‘预谋’是任何作者在动笔之前都会做的心理预设。作为写作者,我不可能不对文章的表达效果有所期待,我当然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取得更广泛的认同。所以与其说是‘预谋’,不如说是‘规划’。‘预谋’这个词的攻击性太强了。”

“但你的三篇文章,攻击性更强。‘谋杀现场’‘谢罪’‘蘸血馒头’,你的用词都十分惊悚。用这样的风格写作,是为了博眼球吗?”

“当然是博眼球。”这个问题张潮并没有避重就轻,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认,倒让李烈意外了。不过张潮很快就补充道:“如果这几篇文章没有博到足够多的眼球,您也不会坐在这里采访我,对吗?”

李烈没想到张潮还会反问,但是作为资深记者,他的反应也很快,连答带问道:“所以,你的目的就是要‘一朝成名天下知’吗?那与参加‘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同龄人有什么不同呢?”

问题开始变得尖锐,但是仍然在采访提纲的范围内,张潮的回答仍然很自信:

“如果从动机来说,也许很接近。没有哪个热爱写作的人不渴望‘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我们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有一个个很确定的奖项与顶级大学特招名额可以去博取。而我,没有任何可预期兑现的承诺等着我。所以即使动机接近,也不能将我与他们划上等号。”

“那你是出于妒忌才写的那三篇文章吗?”

“产生妒忌的基础是自己的预期落空而别人实现了。如果我也参加了‘新理念作文大赛’,没有进入复赛,或者在复赛里没有得到理想的名次,无法被名校录取,那么我可能会妒忌那些成功者。但实际上我并没有向‘新理念作文大赛’投过稿。这点您可以向《新芽》杂志求证。”

“现在你对各个大学都放弃或暂停特招‘新理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认为很可惜。”

“哦?这不正符合你三篇文章的主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