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的时候不觉得,到了府城,银子真的不禁花啊。”

林月娘听了这么一大通,顿时有一种想去清点一下自己的嫁妆的冲动。

儿子半年花一百两,一年就要两百两,大女儿已经快十三岁了,过两年及笄后就要说亲。

二女儿十一了,等办完大女儿的婚事,紧接着就是二女儿,两个女儿的嫁妆要留出来。剩下的都用来贴补儿子。

儿子要考科举,公中肯定会出钱,公婆都不会委屈自己的亲孙子,但是长寿村的五百亩地和镇上几间店铺每年的营收不过五百两。

这么一大家子上上下下要吃饭,下人要发月钱,还要养着两个姨娘四个庶女,哦对了,差点忘了,还有在县学读书的相公。

每个月花在衣食采买上的银子大概是五两,一年算下来就是六十两,家里下人不多,每个月是六两,一年就是七十二两。

马匹草料、宅子修补、人情往来、宴会宴请七七八八加在一起一年也得上百两。

加上相公和儿子读书的束修、笔墨纸砚差不多是三百两。

以上就是五百三十二两,天呐!家里这是入不敷出了,一年到头攒不下一两银子!

“唉……”一声叹息,风光也仅限于在村里。

“不过娘也别担心,之前叔祖母不是给您来信说合作美颜丹的生意吗?

前前后后我也做了几十颗,估计明年就好了,怎么着不能赚个几百两,有可能更多。

但是这生意来钱快,就容易招别人的眼,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很容易被人盯上。

现在我们是有府城蒋家和京城刘家依靠,但是靠别人始终是下策。

所以娘,我不但不能退学归家,反而要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当大官。”

蒋小七目光坚定地看着母亲,“只有我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成为您、成为姐姐、成为我们一家人的依靠。”

林月娘看着眼前的小小的儿子,一时间眼睛酸涩,欣慰又感动。

腊月二十八,蒋小七终于也见到了那个不怎么熟悉的童生爹。

与蒋小七此次考取丙班第一不同,蒋文清这个当爹的在县学次次考试垫底,挣扎在被劝退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