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若是将这些火药用完,火炮该如何处置?”
“奏报长安,往洛阳送硝石硫磺,不说制备火药,就说守城所需,多多益善。只要我们有了火器,别说安禄山妄想攻破洛阳,我们反倒可将他二十万叛军灭于阵前。”
“如此甚好!恐怕这火雷一出,必能将叛军吓得肝胆俱裂,士气大挫!”
++++++++++++++++++++++
下辈子
梦境的到来,根本不以李飞自己的意志为准。再着急,也只能被动的等待。
三个人讨论过后,李飞意识到很多细节的东西,在浩瀚史海中不值一提,自己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游戏中魏坚的动向,目前阶段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所以,李飞就把监控两世为人的任务交给了李明新。自己则严密注意着各种史料记载的变化。
中国关于火药的历史资料并不是那么充沛,只是简略推测是起于唐初,并且是以中药为切入点。后来逐渐被人应用于烟花爆竹,用来驱邪避秽。一直到唐末宋初,才有关于火药用于战争的记载。
现在自己提前把黑火药的制作方法告诉给了李非,那么一定会造成史料对于火药记载的变动,果不其然,很快李飞就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关于火药出现和应用的历史论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篇论文引用了大量的古籍,从多方面对火药的应用进行了严谨的论证,其中提到了唐中期就出现了一种名为‘火雷’的抛掷型火器。发明人不详,在安史之乱洛阳守卫战中初次应用。但随后便再无踪迹可循。他所引用的史料来自于司马光的历史巨着《资治通鉴》。
作为历史系专业出身的李飞,《资治通鉴》是必读之物,只是因为他是编年体通史,对于唐朝历史的解析不够具体,大多是每年发生的大事件,缺乏细节描述,所以李飞已经许久没有通读,而是以自己手边的《全唐书》为准,但关于火雷的记述在《全唐书》中并没有一字展现。
果然,李飞很快在《资治通鉴》里面,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戊子春,安禄山伐洛阳,陈玄礼率兵御之,久攻而不可得,洛阳有异士,献火雷,所及之处,方圆十丈皆死伤。安禄山惊惧,退十里,哀叹曰:神明之力,实难撼动...”
“.....戊子秋,潼关巨震倾覆,粮路断绝,洛阳为孤城,乙丑,洛阳陷落....”
这些内容,和《全唐书》有着非常大的出入。
李飞脑中有些凌乱,《全唐书》没有明确的作者,但李飞始终认为应该是由唐朝史官根据记录所撰写。而司马光是三百年后的宋朝历史学家,在历史学当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并且李飞发现,网络上关于唐史部分的争论好像比起前两年多了许多。
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