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没问李兄你怎么就料定那个姓陆的必死无疑呢?”
整理了一下腰带,**问道。
“这没什么难的。” 李文远回答,“当时我正面向那边,前后看得很清楚。”
“那苦力挨了一耳光却捂心窝,明显藏着凶器。所以我推断出他怀揣着绝志。”
**点了点头,确实没留意到这些细节。
“可对方三个都壮硕,他就单枪匹马来 ** ,你怎么认定他会得手?” **又问。
李文远笑着回应:“很简单,那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彪悍,但实际上软骨头。真正打起硬架来跑得比谁都快,都是虚勇。”
“再看苦工,他家里贫困不可能离得太近,深夜赤足而来催讨血汗钱一定急于救命。如果拿不到,全家都要饿死了。”
“二人的搏斗中,一方体力、速成、技巧与勇气、意志都有胜算。”
**不禁钦佩,拍手称赞:“李先生真是一将门之虎,见解独特!” 韩飞也敬佩地点点头。
心思如此细腻、谋略过人、洞察入微,确实是难得的人
陈廷微微一笑,眼神温和:“智者考虑千次,总有失误;愚人考虑千次,总有一次正确。”
“这只是察言观色罢了,谈不上什么本事。”
赵良的脸色突然变得有些怪异。
李左车在被俘后与韩信有过交谈。
推辞不过,他才说了这段关于“智者千虑”的话。
没料到这么快就被人提起了此事。
!
赵良顿时意识到一个问题。
蒯彻指望不上了,他不过是文青一枚,顽固不化。
但李左车和韩信相识已经整整早了十年!
不出意外的话,韩信定将名垂千古。
这师徒俩在十年间的交流不知能产生多少典故和文章。
教科书岂不是会更加厚实?
“府令陈兄,我也有一事请教。”
李左车发现对方走神,并未立刻打断。过了一会儿,他恭敬作揖。
“李兄请讲。”赵良豪爽回应。
“今日之事,你为什么一定要救助那位义士?”
“萍水相逢,无亲无疏。”
“不仅揽下此罪责,还把值钱的带钩赠送给他。”
李左车心中疑惑已久。
这赵良的行为难以理解,得搞清楚才能更好地应对。
“哈哈,”赵良笑道:
“若说是因为我乐于行侠仗义,你们怕是不信。”
他指着自己:“我也不信。”
赵良斟酌着说:“那义士当时的眼神黯淡,毫无生气。”
“我能承受得了这个吗!”他接着道。
“我是为了让秦国百姓眼中重新充满希望。眼里有光就有希望,再多艰难都能跨越。反之,一旦眼中失光,国家恐怕难逃崩塌乃至 ** 的命运。”
说到此处,他的语气逐渐加重。李左车听罢倒吸一口凉气,惊愕万分。
原来此人也看清了秦朝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