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着满满一捆松枝回到工坊,工匠们正围着陶锅和材料忙碌,锤子敲打声与藤条缠绕声交织。
山见我们回来,停下手中活,擦了擦汗迎上来问:“族长,这树枝咋用啊?”
我把松枝放一旁木桌,招呼大家围过来:“大伙都过来。咱今儿要用这松枝做个看温度的物件,蒸馏咱那15度的果酒,靠它掌握火候。”说着,我指了指旁边装满 15 度果酒的大陶瓮,果香与酒香混合飘散。
众人一脸疑惑,巧儿歪头问:“少主,温度是啥呀?咋做?”
我拿起一根松枝笑着解释:“温度就是热和冷的程度。把松枝放石臼里捣碎,会渗出绿色汁液。”边说边动手将松枝折断放入石臼,用力捣出绿色带清香的松汁。
“把松枝汁浸到这些布条里,多浸几条,再均匀绑在这根长树枝上。”我边捣边交代。
蝶、草、颖她们赶忙上手帮忙。蝶不小心把松枝汁溅到脸上,像个小花猫,草打趣道:“蝶,你成绿脸小怪物啦!”蝶嘟着嘴:“还笑,都不来帮忙。”佯装生气跑去旁边洗脸。
不多时,布条浸好汁液。我挑根笔直适中的树枝,仔细把布条一条条绑上去,调好间距。做好后,将简易温度指示工具递给山说道:“山,蒸馏时把这放陶锅旁。盯着布条颜色,要是变得很深快接近黑色,说明温度太高,赶紧撤火;要是还是浅绿,就再加把火。”
山郑重接过,点头道:“好嘞,族长,俺一定盯紧。”
此时,工匠们已将密封好的陶锅架在火塘上,火塘里木柴堆得像小山,只等点火。胶皮管一端连陶锅,另一端接大陶瓮,用于收集蒸馏出的酒精,接口处用橡胶液涂抹并裹上薄橡胶皮,确保密封不漏气。
一切就绪,我亲自点火,火焰“噌”地蹿起舔着陶锅底部。众人围在旁边,紧盯着陶锅和绑布条的树枝。
起初,布条颜色浅绿,陶锅里15度的果酒慢慢升温,泛起轻微沸腾,气泡“咕噜咕噜”往上冒。
随着时间推移,布条颜色微微发黄,我赶忙对添柴的族人喊道:“火小点,不用加那么多柴!”族人立刻调整火势。
过了一会儿,透明液体从胶皮管缓缓滴入陶瓮,发出清脆“滴答”声。工匠们欢呼:“族长!成了,成了!”
我看着激动的众人,说道:“先别激动,继续观察。等蒸馏出足够酒精,再熄火。这酒精对咱族用处大,得好好保存。”
山点头应道:“好嘞,族长。”
随着时间流逝,陶锅里果酒在火焰持续加热下翻滚更剧烈,大量白色雾气状蒸汽顺着胶皮管涌去。蒸汽在管内遇冷,管壁出现细密水珠,水珠汇聚成滴,顺着内壁缓缓落入陶瓮,每一声“滴答”都扣在众人的心弦上,大家目不转睛,满心期待。
我急忙喊道:“快,把准备好的小陶罐拿出来!”
山迅速从杂物堆放处抱出两个小陶罐,小跑着递给我。
我接过陶罐放稳,小心翼翼地将胶皮管滴下的透明酒精导入小陶罐。眼看快装满,我冲旁边工匠喊道:“递橡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