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能和诸葛亮在城外胡扯的时候,洛阳城内却已经乱作成一团了。
曹叡坐在太极殿高高的龙椅上,看着底下排列整齐的文武大臣,脸色却是漆黑一片。
魏军主力被汉军击败的消息早已经在洛阳城传开,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天了,在朝的这些官员仍旧是只顾着吵架,完全拿不出一星半点的办法来,而且曹叡还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之中,看出他们意志动摇的迹象。
虽然他们掩饰得很好。
曹叡勉强整理了一下心神,对着众人问道:“诸位爱卿,大家都说说吧,如今汉军已经兵临城下了,我们该如何退敌?”
底下一片沉默,谁都没有在这种时候站出来。
当然,也不是没有想站出来的,但是他们又拿不出具体的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待着,免得被曹叡的怒火波及。
曹叡见状,立刻开始点名:“邵陵侯,你来说说吧,有没有什么退敌之法?”
他口中的邵陵侯正是日后被他托孤、又在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夷三族的曹爽。
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长子,自幼就和曹叡一起长大,两人极为亲近,曹叡继位之后,曹爽就被任命为了散骑待郎,后迁任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再转任武卫将军,在满朝文武中特别受到宠信。
也许是继承了他父亲的天赋,曹爽在带兵征伐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且很得曹叡的欣赏。
现在需要人说话,曹叡自然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曹爽站出来,随意行了一礼,然后回答道:“陛下,臣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
曹叡的眼中不禁流露出了失望之色,挥挥手让他退回去,然后又叫道:“毋荆州可在?”
一位长着裸晒胡子、面容有些吓人的大臣站了出来,大声答道:“臣在。”
此人是如今的荆州刺史毋丘俭,其父是曹丕麾下的武威太守、将作大匠、封高阳乡侯的毋丘兴,从小就被曹丕选为了曹叡的文学掾,也就是在文学上的副官,与郑称、卫臻等名师家臣负责皇子读书养德,共相辅弼。
曹叡继位之后,因为有六年的时间在一起,毋丘俭自然也深受曹叡信赖,先后任尚书郎及羽林监,洛阳典农中郎将,之后又因为劝谏有功,被曹叡任命为荆州刺史,专门负责镇守襄阳。
不过曹叡知道,自己这位文学掾可不是只擅长舞文弄墨,在带兵打仗方面也有一番心思,于是便叫出了他,对着他问道:“如今汉军兵力城下,毋荆州可有什么好办法,尽可以说出来。”
毋丘俭恭敬答道:“陛下,臣以为,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发诏令,命各地大军入京勤王,同时征召民众,固守洛阳,想办法拖到大军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