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杨林李渊斗心思

隋唐演义群英传 离耳 3009 字 1个月前

杨林微微叹了口气,脸上浮现出一抹凝重之色,感慨道:“官场如战场,波谲云诡,暗藏杀机。一步踏错,满盘皆输。你既有雄才大略,心怀壮志,更要懂得明哲保身之道。切不可因一时冲动,或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迷失了方向。”

李渊回应道:“侄儿明白,定会小心行事,权衡利弊,不卷入无谓的纷争之中。侄儿定当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

此时,夕阳已完全落下,天色渐暗,四周的景物逐渐被黑暗所吞噬。只有天边残留的一抹余晖,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杨林抬头望了望天空,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们也该加快行程,早些回营。夜晚的道路多有不便,若是耽搁久了,恐生变故。”

李渊应声道:“全听叔父安排。”

杨林深知李渊不会支持他们杨家,心中不禁骤然动了杀机。那一瞬间,他原本还带着几分温和的眼神中,如闪电般快速地闪过一丝狠厉,脸部的肌肉不自觉地微微抽搐了一下,连呼吸都似乎变得急促起来。

但是李渊何其聪慧过人,他那敏锐的洞察力瞬间就捕捉到了杨林表情和眼神中细微的变化,立刻就猜出了杨林的心思。于是李渊赶忙说道:“叔父,我李家世代为宇文家族之臣,承蒙宇文家族的隆恩浩荡,这份恩情如高山深海,难以回报。如今宇文家族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但君臣之纲不可废,伦理道德不可违。我李渊定当恪守臣道,尽忠职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二心。若有一日,宇文家族真的昏庸无道至无法挽回,天下大乱,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我李家也只求自保,护得家族周全,绝不参与这权力争斗的血腥漩涡之中。我只愿能在这乱世之中,为家族寻得一方安宁,让族人得以平安度日。”

听到李渊这么说,杨林的脸色阴晴不定,心中也清楚李渊已经摆明了自己坚定的立场。他不支持杨家,是因为李家一直以来都是宇文家族的臣子,这份世代传承的忠诚早已根深蒂固,难以轻易动摇和改变。而他不支持宇文家族,是因为李渊亲眼看到了宇文家族的昏庸无能,内部腐败不堪,对外又毫无作为,深知其统治难以长久维持。但作为深受儒家君臣思想影响的臣子,李渊又不能轻易做出背主之事,只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寻求自保和家族的安稳。

杨林沉默不语,眉头紧锁,双眼微眯,心中暗自思量着李渊这番话的真假以及其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他在想,李渊这番表态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权宜之计?倘若李渊真的坚守这样的立场,对于杨家的计划又会产生多大的阻碍?一时间,杨林的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担忧。

于是两个人不再言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闷而压抑的气氛。李渊和杨林就这样沉默着并辔而行,只有马蹄的轻微声响和偶尔吹过的风声打破这令人近乎窒息的寂静。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也彻底消失,夜幕笼罩着大地,更增添了几分凝重。

终于,他们来到了后军先锋营的营门处。李渊敏捷地翻身下马,神色恭敬地拱手向杨林说道:“叔父,已到营门,侄儿就此送别叔父。此去路途或有波折,还望叔父多加小心。”

杨林也缓缓下了马,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李渊,眼神中似有千言万语,却最终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嘴唇轻抿,未再多言,转身带着随从离去。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有些落寞和沉重。

李渊静静地站在原地,望着杨林远去的背影,直至那点点火把的光亮完全消失在视线之中,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难。随后,李渊转过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返回营中,心中思绪万千,不知未来还会有怎样的风雨等着自己。

杨林和贺若弼两个人在返回中军大帐的路上,夜色如墨,浓稠得仿佛化不开。只有他们手中的火把发出摇曳的光亮,勉强照亮着前行狭窄而崎岖的道路。周围一片寂静,只有他们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虫鸣声。

杨林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贺若弼,对于李渊,今日你也有所接触,不知你作何看法?”

贺若弼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这才缓缓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元帅,依我之见,李渊不会支持杨家,也不会支持宇文家族。李家向来以谨慎行事着称,他们深谋远虑,明白在这风云变幻、政权更迭频繁的乱世之中,不论最终是谁主宰天下,只要能巧妙地周旋,保持自身的地位和利益不受损害,李家便能安然度过。所以在这混乱且难以预测的局势中,还不如在中间保持中立,不轻易表明立场,以观其变,等待最佳的时机再做出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停顿了一下,贺若弼的表情变得更加凝重,接着说道:“但是,元帅,李渊此人绝非池中之物,他雄才大略,目光长远,从他今日的言语和表现来看,恐怕有睥睨天下的心思。尽管他目前表现得中规中矩,可一旦时机成熟,未必不会有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防啊,切不可被他的表象所迷惑,掉以轻心。”

杨林听着贺若弼的分析,眉头紧锁,双目凝视着前方的黑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心中反复琢磨着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