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林瑾:脑袋好痒啊!

扶苏脸色巨变。

敢这样评价孔圣的,赵惊鸿还是第一个。

张良却眼前一亮,似有所悟。

“第二次,乃是十七年后了,当时孔子的儿子孔鲤都到了差不多孔子第一次和老子相见的年纪。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沉淀,孔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博学之人,也尝遍了人间酸甜苦辣,没有了当初的锐气,更显得成熟稳重。”

“此次,孔子主张‘仁义’,他的仁义是什么?天地君亲师,礼义仁智信,将仁义制度化,将仁义规定化。”

“可是,世间万物,真是如此吗?”

“不可否认,孔子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他人生阅历很多,将世间种种总结起来,然后立下规定,说:这世间便是如此。”

“可是,不管是礼义仁智信,亦或者天地君亲师,古既有之。”

“人族文明在进步的途中,之所以人族会成为万族之长,便是因为人有情。”

“情可分千万种,父母恩情是情,传道授业之恩是情,男女之情是情,而我等兄弟四人,有结拜之情,兄弟之情,也是情。”

“若有一天,你我不见面,不相识,仅凭书信交往,不见其人,不知其身份,仅仅是书信交往,成为好友,此也为情。”

“并非一定要已经出现的,未来还会出现各种情况,为何一定要规定其中?”

“第三次,孔子五十一岁,老子七十一岁。”

“孔子依然有些迷茫,对老子说,他研究六经,周游列国,却没有任何一位君主采用他的主张。”

“你们觉得,这诸国的国君,以及诸国的大臣,都是傻子吗?听不出来孔圣的治国之道?”

扶苏咬着牙,勉强辩解,“因为他们不敢承认,亦或者如大哥说墨家一般,儒家思想朝前,并不适合那个战乱的阶段。”

“没错!”赵惊鸿点头,“确实如此,孔子主张仁义,并不适合正在征战的诸国。大家都在弱肉强食,单凭一张嘴,是不能服众的。难道说,让这些国君放弃手中的权利,重新恢复周礼,不可能的。”

“咱们就理想化一点,孔圣可以说服所有人,恢复周礼。恢复周朝制度,前提是,所有人,天下的每一个人,都心中存着至善,没有争权夺利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心,全都仁义。”

“那周礼自然可恢复。但,若有这种人,所谓的周天子,怕也是某些人的傀儡罢了!”

“如果大家都仁义,都向往和平,不争权夺利,不争强好胜,那又何必需要成立国家去管束百姓?那人人至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全是真善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