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骁原本有着数十名侍从跟随,但由于想要尽快抵达金城,驿站中的马匹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如此众多人的换乘需求。因此,他决定仅带领楚忠义和楚雄先行一步,而将李章韬与大部队留在后方,放慢前进速度。

“世子,请务必多加小心!”楚忠义对周围环境保持着高度警觉,回想起国公爷楚云天所遭遇的事情,时刻担心可能存在的伏兵。

楚骁回应说:“我们白天选择走官道,夜晚则停下来休息。只需再过两天时间,就能进入楚家军的管辖范围,那时便无需再为此事烦恼。”尽管内心也存在一些顾虑,但西北地区的战局紧迫,不容拖延。

到达金城后,他们并未见到楚云玄,迎接他们的是副将马国强。

“拜见世子、少将军、千夫长。”马国强看到三人到来,立刻上前恭敬行礼。

楚骁挥挥手表示不必客气,并询问起楚云玄的下落。

“马副将,我三叔在哪里?”楚骁已经数年未曾见过三叔楚云玄,心中满是思念之情。

马国强紧接着向楚骁解释道:“统领一直坚守在凉州城,这样一来前后皆能有所照应。他吩咐由末将来抵御羌族的攻势。”

据情报显示,此次领军前来的将领仍然是尔木容,乃是羌族的第一猛将。传闻尔木容与武勇曾有过三次交锋,但每次都是以武勇落败收场。如今金城仅有三万兵马,而附近区域总计也不过六万兵力。楚骁思考片刻后,决定让堂弟楚雄前往会州镇守,而自己则留守金城。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形成两点连线之势,彼此呼应,相互支援。

然而,尔木容其实早已有了声东击西之计。他明白,唯有渡河,才能获取更多的财富和粮草。但在此之前,必须夺取一座城池作为渡河的跳板,否则便可能遭到围剿。

楚雄忧心忡忡地道:“堂哥,此举是否太过冒险?金城乃是关键之地,仅留三万士兵恐怕难以防守啊!”楚雄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以往金城至少会驻守五万楚家军,而会州郡自身亦有一万军士。若此时将大军调往会州,反而显得有些大材小用。

“让你去,难道你不会见机回来吗?”楚雄阴沉着脸说道。

如今他也搞不清楚尔木容到底想从何处进攻,如果只是掠夺财物和人口,根本不需要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只需派遣数千人即可。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尔木容显然有更大的野心,他很可能想要攻破城池,并以此为据点逐步蚕食周边地区。

听完楚骁的分析,楚雄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既然无法确定敌人的具体进攻方向,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诱敌深入,然后再从侧翼发动攻击,将敌人一举消灭。这样不仅可以打乱敌军的部署,还能大大削弱他们的实力。

然而,尔木容此次召集人马,大举进攻,是得到了柳家的支持。如今他们已经拥有了三门威力强大的攻城火炮,火炮的射程有两百步,也就是一百五十米的距离,这个距离足以撼动金城坚固的城门。

火炮无疑是一件极具威慑力的秘密武器,因此尔木容绝对不会轻易暴露其位置。如果楚家军提前得知火炮的存在并做好防御准备,那么尔木容将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他必须考虑到火炮一旦被毁,自己的骑兵部队很难突破金城高耸的城墙;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火炮,又难以对金城造成有效的打击。所以,尔木容一定会谨慎行事,寻找最佳的时机发动攻击。

楚骁此刻并不知晓尔木容拥有三门火炮的事情,他正在苦苦思索如何引诱敌人来到金城发动攻击,并让堂弟从后方将其截断,使其分裂成两半。与此同时,远在凉州的楚云玄已经了解到了羌族的行动,但他并不敢轻易出击进攻羌族领地。因为尔木容的马术高超,他手下的骑兵更是勇猛无畏,如果正面交锋,楚家军很有可能会遭受损失。因此,现在的楚云玄只能等待尔木容的大军攻打城池,然后采取以逸待劳、居高临下的策略,这样才比较稳妥。

火炮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华海早已与羌族部落暗中勾结,要求他们拖住楚家军,绝不能让楚家军撤回。此外,景初帝早就知道柳家拥有二十门火炮,如今对当初放走柳澈和柳刑风的决定感到懊悔不已。如果他们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突然袭击,而楚家军又在西北地区与羌族交战,那么剩下的京都城防军不仅要抵挡柳家,还要担心王家是否会背后捅刀子。

京城中,情况变得微妙,柳俊峰和柳明远安心的待在大牢之中,好像并不着急。

“秦王,现在柳家有何举动?朕对他们的火炮有些忌惮,据说有两百步的射程,威力如何?”景初帝皱着眉头坐在书桌前,与对面的秦王商议道。

秦王神色凝重地回答:“皇兄,这柳明远确实隐藏得极深。我查过工部的文书,发现都是多年前的记录,如今已无法得知他们自家的火炮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但据探子回报,那些石头足以在城墙上砸出一个不小的坑洞。而且目前京城范围内虽有二十万军士,但他们常年未参与战斗,战力可能有所下降!”

景初帝不禁懊恼地一拍桌子:“唉,都怪朕当时疏忽大意。上次柳俊峰带三万兵马前来京城时,就应该将柳家人一网打尽,也不至于让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心中懊悔不已,如果当初能够果断采取行动,或许就能避免这场危机。

秦王无奈地摇摇头:“是啊,可惜现在是柳刑风在指挥柳家军。楚骁还在西北抵御外敌,短时间内楚家军无法回京支援;而王家又不愿出手相助,如若柳家真的趁机发难,单靠我们自己,实在有些乏力了。”

面对眼前的困境,景初帝与秦王二人皆是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