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选择合适的策略

尽管现在的AI像刚出生的小孩般脆弱,但它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超团队最初预期的好几倍。

更重要的是,从数据来看,景熵的想法确实有用,能让这AI持续进化。

与此同时,李雨燕的小组忙于构建125厂首款战斗用AI之际,景熵也没有闲着。

作为陆地航母项目的主要设计师之一,他本人亲自参与了很多具体工作。

当前他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关于陆地航母的一个关键点:如何在铁路网络中断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速行驶至预定位置。

毕竟景熵希望这款“超级移动基地”能迅速抵达作战区域。

如果因为铁路瘫痪它也无法前行,那么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即便125厂有可能制造出一个坚不可摧的大平台,但在广袤的铁路网上完全避免被破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在实战中很多关键设施都需要重点保护。

所以一旦出现此类状况,整个系统效率将大大降低——这绝对不能接受。

为此,在组建该项目以来,景熵组织了多次技术研讨会议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个想法是尝试快速修复受损路段。

根据评估,在战争期间部分线路可能会受损但不太可能是全部,因此只需尽快修补前方破损轨道就可以继续前行。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毛病,可实际操作却没那么简单。

首先,这个庞大的机器上装满了军备、物资还有人员等,空间极其宝贵。

随车携带大量的备用轨材并不现实;而且带少了也可能不够应急需求。

有人提议从尾部拆除完好部分补到前面,但这不仅耗时而且必须先停下车来执行,违背了初衷。

于是125工坊提出另一种设想:研发一种特殊材料制的新式轨道,它能像软尺那样卷起便于运输,在需要时沿损坏轨道铺设即可恢复使用。

要求不高,只要足够支撑几次通过即达标。

然而这一概念超出想象范围,至今尚未实现。

之后团队还考虑过反重力科技作为一种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