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发现村子周围的洼地都不适合养殖。”秦斐然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她,这也是让他心情沉重的原因。种植大棚蔬菜是为了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而养殖则是为了改善大家的饮食条件,让生活更有滋味。
然而,准备工作已经开始,青贮饲料的原料源源不断购入,甚至专门去了粮站拉了好几十吨大麦糠,只缺小家禽和牲畜的幼崽了。结果却发现,连饲养场所都没有。
这真是讽刺。“嗯,我们村子四周的洼地不是很开阔吗?难道没有一块合适?”朱琳对养殖不熟悉,看不出问题所在。
秦斐然只好耐心解释:“场地倒是有的,关键在于处理家禽家畜的排泄物。北边靠近居民用水的蚂蚁河,首先要排除在外。”
"村庄东、西两侧是我们的进出通道,也是村民们的自留地,如果在这里发展养殖业,恐怕村里的空气质量就会大受影响。南边如今已成了蔬菜大棚基地,不久后大棚数量还会增加,那时可能还没等小鸡小猪长大,我们就得被迫搬迁了。"朱琳这才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养殖农场尚未正式运营就要宣告失败吗?
"未必如此。"秦斐然并非轻易认输之人。
"真正的失败是走投无路。"看着面前充满自信的年轻人,朱琳眼中闪烁着光芒:"看来你已经有了应对策略?"
秦斐然竖起两根手指:"有两个方案,就像刚才所说,寻找一个比东西两侧更适合养殖的地方。目前来看,东西两侧的地势更适合养殖,但自留地的问题确实棘手。如果可能,我不希望侵占村民们仅有的田地权益。”
自留地是唯一的免税田,农民可自由种植粮食或蔬菜,每户的土地面积微乎其微。秦斐然和张元媛作为知青享有优惠,能分到一块地垄,大约占田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本地村民则在此基础上打八折。
"那么另一个方案呢?"朱琳询问。
"这个嘛……咱们先去村里实地考察具体情况再谈。"秦斐然并未立即答复,而是拉住朱琳走向村庄。朱琳脸颊微红,试图挣脱却发现自己被紧握着。无奈之下,她只能任由秦斐然引领。
两人在村中小径漫步,路过每户人家,秦斐然都会特意驻足观察院内。直到午餐时间,他们才结束探访。
"我们在做什么呢?"朱琳轻声喘息着。"约会嘛。"秦斐然故意玩笑道。朱琳瞪了他一眼,娇嗔道:"严肃点。"
秦斐然心照不宣地点点头:"好吧,其实刚才是在考察村子是否适合实施我的方案,现在看来,完全可行。"
"说重点,你的方案究竟是什么?" "包产到户。"
谁能想到这项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宣布的政策,会在东北小乡村提前一年出现?
朱琳思考片刻,对秦斐然的胆识感到惊讶:"国家推行的是包产到队政策,你提出包产到户,不怕引起麻烦吗?"
秦斐然摇头笑道:"我不是与国家作对,只是在我的养殖农场内部实践,毕竟它还是在包产到队政策的框架之内。"
"你确定吗?"朱琳心中充满疑惑。
"当然,我们村总共多少户,除了一些不适合养家禽家畜的家庭,就算我这一户吧。每户拿两头猪回去,就能养起一头,饲料全由养殖场供应。养殖户的报酬除了每月的工分,还能在猪肉卖出时分到一挂猪肉和半斤猪板油," 秦斐然连薪酬都想好了。
小主,
朱琳笑道:"你真有头脑,竟然想出这个办法,把生产任务平均分配到每家,大队统一管理,农业税依然由生产队负责,这就还是‘包产到队’的模式了。"
秦斐然赞许地点点头:"没错,你理解得很透彻。那些不参与饲养的家庭也不会闲着,可以让他们负责青贮饲料发酵或饲料的分发工作。"
实际上,他已经考虑过这种方案。
主要优势在于,不需要占用太多农田,因为一亩地大概能养一头猪,再多就会影响猪的活动空间,容易引发疾病。
例如,不需要专门搭建大量温室来抵御寒冬,每家都有火炕,只需在靠近火炕外墙的院子建个小屋,养两头猪轻而易举。
更重要的是,家禽家畜分开后,粪便处理也会变得容易得多。养过动物的人都知道,照顾一两只和上百只动物的清洁工作区别明显。如果前者算是铲屎官,那么后者就更像是挑粪工了。
"哥,有水了!"
秦斐然和朱琳正要返回知青点,就听见张元媛在下面高声喊叫。听到有水的消息,两人赶紧看向曹师傅他们所在的地方。
果然,站在十多米高的坡地上,清晰可见清澈的地下水不断从井口涌出。村民们都被吸引了过来,个个兴奋不已。
尽管九江村有蚂蚁河作为水源,但河水在村子北面,取水并不方便,冬季还得破冰取水。现在好了,打水比蚂蚁河近,冬天也不用凿冰,村民们激动地向坡上的秦斐然挥手,高喊他的名字。阳光下,他仿佛是带来了希望的神明。
如果有人再点上蜡烛,点燃香火,放上贡品,那就更像祭祀仪式了。不过,真有人这么做,秦斐然肯定会冲下去教训他一番。转眼间,已是某月。
交公粮的日子已过,而九江村废弃的粮仓已被大皮糠填满。
在大棚顶部的蔬菜已经处理完毕,土坑也被挖好,填满了剁碎的玉米杆和红薯藤,准备制作青贮饲料。对于养殖农场而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今天对村民们来说,有两个值得庆祝的消息。
"首先,这个月的蔬菜收益到账了。"朱大志振奋人心地召集村民,手握笔记本,神采飞扬地宣布道:"我们共售出斤蔬果,每斤毛利润分,总计收入元。参与搭建大棚和后期蔬果种植与收获的共有人,持续了个月,每人可分得元红利。"
"元!这么多!"人群中传出惊叹声。
"我听说工厂里的工人,一个月也才赚块呢。"有人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