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探秘失落奇书

京城,依旧深深沉浸在文化盛会的袅袅余韵之中,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热闹非凡的繁华景象。

街边的老茶馆里,木质的桌椅被擦拭得油光锃亮,整齐地排列着。

午后的阳光透过纸窗,洒下一片片斑驳。

说书先生身着一袭藏青色长衫,手持折扇,风度翩翩地站在台上。

“各位看官,今儿个吾要给大伙讲讲那文化盛会上一桩奇事。”

说书先生清了清嗓子,折扇“唰”地一下展开,轻轻扇了两下,目光扫过台下的茶客。

台下的茶客们立刻来了兴致,纷纷凑近,眼睛紧紧盯着说书先生。

角落里,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正端着茶杯,轻抿一口,好奇地问:

“先生,快说说,到底是怎样奇事?”

说书先生微微一笑,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话说那盛会之上,各路文人墨客齐聚一堂,琴棋书画,各展神通。就在众人比拼书法之时,突然来了一位神秘老者……”

说到这儿,说书先生故意停顿,卖了个关子。

“老者怎的?先生莫要吊吾等胃口啊!”

一位急性子的壮汉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催促道。

说书先生猛地一拍醒木,高声说道:

“此老者看似平平无奇,可一拿起毛笔,那气势瞬间不同凡响。只见彼笔锋如龙蛇游走,眨眼间,一幅绝妙书法便呈现在众人眼前。在场之人,无不惊叹连连!”

“哎呀,此般厉害!”

一位头戴瓜皮帽的老者,惊得手中的茶水都洒了出来,连连摇头赞叹。

“那后来呢?此老者究竟乃是何方神圣?”

茶客们纷纷追问,整个茶馆都沸腾了起来……

踏入集市,仿佛一头扎进了色彩与喧嚣交织的奇妙世界。五彩斑斓的商品,像璀璨星辰般摆满了一个个摊位,叫人目不暇接。

那绸缎庄,一匹匹绫罗绸缎悬挂、堆叠着。在明晃晃的阳光下,它们宛如梦幻的精灵,闪烁着迷人而柔和的光泽。

那细腻的质感,在光影的轻抚下,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织锦故事。指尖轻轻滑过,似能触摸到岁月沉淀的温婉与奢华。

再移步至瓷器摊,摆放得错落有致的精美瓷器,宛如一件件沉睡的艺术品。

洁白如雪的瓷身,或是绘着淡雅的青花,像是江南水乡的水墨画晕染开来;或是点缀着艳丽的粉彩,仿佛绽放于春日的繁花。

每一道纹路,每一抹色彩,都凝聚着工匠的巧思与心血。

而集市的空气中,弥漫着的不仅是商品的气息,更是热闹的人声。

小贩们扯着嗓子,此起彼伏地叫卖着。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嘞!上好绸缎,做新衣正合适!”

“瞧一瞧看一看呐,此瓷器,又好看又实用!”

那声音或高亢,或悠长,和着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热热闹闹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鲜活生动的市井乐章,让人瞬间沉浸在这浓浓的烟火气之中……

林羽和苏瑶结束了书院一天的忙碌,并肩走在回住处的路上。

夕阳的余晖如一层薄纱,轻柔地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两人边走边聊,脸上带着些许疲惫,却也透着书院工作带来的充实……

突然,一阵慌乱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

只见一位身着工部官服的官员,神色慌张,额头满是汗珠,连帽子都歪到了一边,帽子上的缨络随着他的动作剧烈晃动。

他跌跌撞撞地冲到他们面前,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喘着粗气,好一会儿才挤出一句话:

“可是林羽先生?”

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像是身后有洪水猛兽追赶。

林羽微微皱眉,心中涌起疑惑,不过还是礼貌地点头应道:

“正是在下,不知大人找吾所为何事?”

官员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封用火漆密封的密信,双手递上,神色凝重得近乎颤抖:

“林先生,此乃工部尚书李大人亲笔书信,十万火急,关乎国家兴衰,还藏着一个惊人秘密,请您务必即刻过目!”

林羽心中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赶忙伸手迅速接过信,急切地拆开。

展开信纸,李大人那熟悉的字迹跃然眼前,每一笔一划都像是用焦急和恳切铸就。

只见信中写道,朝廷当下正在暗中紧锣密鼓地筹备一项堪称能扭转国运乾坤的重大科技工程。而这项工程的重中之重,便是寻觅一本失落于岁月长河已久的奇书——《天工开物笺注》。

相传,这本奇书乃是对上古神秘科技的详尽记载,仿佛是一把隐匿在历史迷雾中的钥匙,一旦寻得,便可开启安邦定国的大门。

林羽目光从信纸上移开,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

北方的边境,此时正被阴霾笼罩。那一群群剽悍的游牧民族,骑着身姿矫健的骏马,如黑色的潮水般汹涌而来。他们手中挥舞着寒光闪闪的长刀,所到之处,村庄燃起熊熊烈火,百姓们呼号惨叫。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庄,瞬间化作一片狼藉,村民们拖家带口,流离失所,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那一声声悲泣仿佛在寒风中回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在遥远的沿海,亦是一片混乱。倭寇们驾驶着贼船,在茫茫大海上肆意横行,如同一群恶狼。他们见商船便劫,使得原本繁荣昌盛的海上贸易遭受重创。曾经热闹非凡、商船如织的港口,如今冷冷清清,只剩下几艘破旧的船只在海浪中孤独地摇晃,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如今的凄凉。

唯有借助《天工开物笺注》中的神奇科技,方能驱散这漫天阴霾,还百姓一片太平盛世。

李大人在信中言辞真挚,听闻林羽在文化盛会中大放异彩,那敢于突破常规、秉持公正无私的行事风格更是令人钦佩,故而特向他发出恳切邀请,恳请他参与此项关乎国运的重大工程,为科技发展出谋划策,携手共克时艰。

林羽看完信,仿佛被一块巨石压在心头,眉头紧紧锁在一起,目光变得深邃而凝重,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一旁的苏瑶,一直静静地看着林羽,见他神情如此凝重,心中隐隐泛起不安。

她轻轻挪动脚步,缓缓地挽住林羽的胳膊,声音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

“信里说了什么?”

林羽将信的内容缓缓告知苏瑶,忧虑地说:

“科技之兴,乃强国之根本,然此途必荆棘丛生。前者文化盛会,已历经坎坷,今番又涉神秘古书,所遇之挑战,恐超乎臆想。”

苏瑶轻轻握住林羽的手,目光坚定地鼓励道:

“君素怀报国宏志,渴为家国黎庶谋福,今良机当前,岂可视而却步?妾身坚信,但使吾二人携手同行,纵有千难万险,亦必能一一克之。”

在苏瑶的鼓励与支持下,林羽下定决心,接受邀请。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天边才泛起一丝鱼肚白,公鸡的打鸣声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林羽便前往工部尚书府。

尚书府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口的石狮子威严地蹲守着。

林羽上前叩门,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

府内,气氛凝重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大人见到林羽,立刻快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手心里全是汗,眼中满是期待与信任,却又隐隐透着恐惧:

“林先生,汝终于来矣!此次科技工程,关乎大明生死存亡,可此背后之秘密,实在太过惊人,如今吾等深陷困境,还望先生能伸出援手,指点迷津。”

林羽谦逊地拱手行礼:

“李大人过誉了,林羽才疏学浅,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不知目前工程进展如何,又遇到了哪些难题?”

李大人长叹一声,满脸愁容,脸上的皱纹都深了几分:

“农业上,新型灌溉技术与农具虽研发成功,推广却阻力空前。农民因循守旧,对新技术农具心存惧疑,地方乡绅勾结豪强暗中煽动抵制,推进艰难。强行推广时,更有人夜间离奇失踪,现场遗留怪异大脚印,无人识得。”

“手工业领域,陶瓷、丝绸工艺虽有精进,然生产效率低下,难应国内外市场之需。吾等欲引先进设备,却因技术难题与资金短缺,屡试屡败。且每逢试验失败,工坊便现奇异光影,虽四下无人,却似有目窥视,令人脊背生寒。”

“天文学与医学之研究,亦困于僵局。天文观测设备陈旧,突破艰难;医学则药材匮乏、经费不足,诸多珍贵典籍因战乱与岁月侵蚀而残缺,研究难以为继。日前,负责整理典籍之学者突染重疾,昏迷不醒,呓语连连,仿若被邪祟附身,任凭如何呼喊,皆无济于事。”

林羽听完,沉思良久,缓缓说道:

“李大人,以在下愚见,目下最紧要者,乃消弭农民之顾虑。可于各地遴选开明且具影响力之乡绅,以其田庄为试点,辟示范农田,令农民亲见新技术与新农具之利。同时,遣工匠与技术之人,深入田间,悉心教导农民如何使用。至于那些离奇之事,卑职与苏瑶愿暗中查访。”

“至于手工业,可遣专人远赴海外,研习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之道。资金筹措,一则向朝廷恳请增拨款项,二则鼓励富商大贾投资入股,许以商业特权及税收优惠。至于工坊中诸般怪事,着令可靠之人昼夜值守,定要查明真相。”

“于天文学与医学领域,当广纳天下贤能。于京城设专门研究院,备以优厚待遇、营造良好研境,引各地天文学者与医学家汇聚。与此同时,发动民间之力,搜罗散落四方之珍贵医学典籍与天文资料。至于那位学者之病情,吾将延请京城名医,详加诊断,或可从中觅得线索。”

李大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连连点头:

“林先生所言极是,就依先生之计行事。只是每一项举措,都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时间紧迫,可如何是好?”

林羽沉思片刻,说道:

“事在人为,只能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吾愿与苏瑶一同,亲自前往各地,推动计划实施。”

就这样,林羽和苏瑶踏上了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征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首先来到京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村口的老槐树歪歪斜斜地立着,像是一位沧桑的老人。

刚一进村,就感受到村民的敌意。

一群村民手持锄头、棍棒,将他们团团围住,锄头和棍棒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为首的老者怒目而视,大声喝道:

“汝等此些外乡人,跑来咱地界儿瞎折腾啥?啥新灌溉技术、新农具,咱祖祖辈辈就这么种地,哪用得着此些怪玩意儿!再说了,自打汝等嚷嚷着要来,村里就开始丢东西,莫不是汝等在背后搞鬼?”

林羽连忙上前,耐心解释:

“老丈,您且息怒。吾等带来新技术与新农具,实是为了让诸位种地更为轻松,且能增收粮食。您细思量,若每年收成能翻上一番,此等好事,何乐而不为?至于村中物件失窃之事,吾等定会全力彻查,给您一个交代。”

老者却不为所动,冷哼一声:

“哼!说得好听!要是用了汝等此些玩意儿,把地种毁了,到头来颗粒无收,那吾一家老小可都得去喝西北风啦!”

双方僵持不下时,突然,一只身形巨大、毛色漆黑的未知野兽从村后窜出,如黑色的闪电般直扑向示范农田的设备,张开血盆大口疯狂撕咬破坏,尖锐的獠牙在设备上划出一道道刺耳的声响。

林羽见状,心急如焚,大声喊道:

“大家小心,先把野兽赶走!”

苏瑶迅速抽出腰间软剑,剑身寒光一闪,与林羽一同冲向野兽。

这野兽力大无穷,动作敏捷,每一次扑腾都带起一阵劲风。

林羽和苏瑶虽武艺高强,但一时也难以制服它。

村民们见此情景,也纷纷加入战斗,有人拿着火把,火焰在风中呼呼作响,火星四溅;有人挥舞着农具,呐喊声震得人耳膜生疼,试图吓退野兽。

就在众人与野兽激斗之时,林羽发现野兽的眼睛似乎对强光十分敏感,它每次被火把照到,都会短暂地退缩。

林羽大喊:

“大家把火把聚过来,照它眼睛!”

众人依言而行,将火把靠近野兽,强光刺得野兽眼睛眯起,原本灵活的行动变得迟缓。

林羽瞅准时机,一剑刺中野兽的腿部,野兽吃痛,发出一声凄厉的吼叫,转身逃窜,消失在村后的树林里……

那日风波过后,村子里的气氛虽不像之前那般剑拔弩张,但仍透着一丝微妙的紧张。

村民们聚在村口老树下,眼神中对林羽和苏瑶还有些犹疑。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皱着眉头,率先开口:

“那两个外乡人,当真可信?此前所言,莫不是诓骗吾等?”

旁边一个年轻后生附和道:

“正是,爹。倘若再生变故,咱这村子实难承受折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