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这事李祯就明白了,这是陈恪的阴谋。
而李昭早已洞彻这个阴谋,还想出破解阴谋的办法,低声说道:“直学士重情重义...”他不用往下说了。
李祯冷哼一声,说道:“他想跑,朕要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摆驾慈宁宫。”
李祯也是发狠了,他有办法破解陈恪的阴谋,但需要太后的配合。
而太后竟也知道陈恪的阴谋,淡然说道:“娘早就想好了办法,陈恪不恋权势是好事,但该给他权力时我娘俩也不要吝啬,他不是一心想打倭国吗?把这项权力给他,就给他绑上一道枷锁。”
“新军的组建和训练多让他参与,也让他走不了。”
“他不愿参与朝政,就让他多给你谋划,加上传道授业解惑,这样就能拖上几年。”
“几年后他和林韵宁有了孩子...”
说到这她顿住,听李祯低声说道:“他和林韵宁都是修道者。”
刘太后和李祯想到一块去了,两个修道者的孩子等于一加一。
这个孩子很危险,说不定陈恪不想走,这孩子拽着他的胳膊跑了。
想到这一点,李祯就想到一个办法,“儿想在宗室女中找个合适的,嫁给陈恪为平妻。”
刘太后反对,“不可,宗室女斗不过林韵宁,与陈恪也没有感情,陈恪不会顾及她...”
说到这刘太后笑了,转对身边的女官说道:“去将邵雍上奏的折子取来。”
安排了女官,刘太后转对李祯说道:“邵雍通过包拯给娘上了一份折子,文中说的明白,陈恪乃修道之人,虽有大才却未必能有始有终......”
刘太后和李祯知道邵雍,陈恪和曹穆上报的有功人员名单中就有这个名字。
但邵雍不受赏赐,却给这娘俩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一个道家弟子,一心只想研究易理之术,对数学的热爱超过了权势和金钱,要不是他师父出事,这家伙不会跑出来遇到陈恪。
可就这么一个人物竟然出卖了陈恪。
他说的明白,“为大兴王朝的万年基业......”
却藏着万恶的阴暗私心,“有陈恪在外面遮风挡雨,我就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家里搞研究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打算非常精妙,却不知陈恪也准备算计他。
刚才与李祯的一席话打开他的思路。
他没想到这个世界也有邓御夫,一位史上着名农学家,《农历》的作者。
李祯向他提起邓御夫源于包拯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