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蜀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一死,整个国家就陷入了举国哀痛、如丧考妣的境地。这种情况对整个国家政权、制度的延续是最不利的。
因此,张循虽然敬佩诸葛亮的才华和忠诚,将来等诸葛亮年龄大一些后也注定要重用他,直到最后任命他为内阁首辅大臣。
但他绝不会让华朝变成蜀汉那样诸葛亮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离了诸葛亮就运转不通的情况。他要确保华朝的政权和制度能够稳定地传承下去,无论遇到什么意外困难和挑战都能屹立不倒。
=
当军政两界的权力格局正经历着一番重组与调整之际,科学领域的探索之光却未曾有丝毫黯淡,反而愈发璀璨夺目。
张循对离心力、向心力及重力间微妙关系的提示,为后续的伟大发现铺垫了坚实的基石。与此同时,诸葛直率领的环球航行船队,穿越未知海域,带回了关于地球另一端奇妙现象的宝贵资料,这些资料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门。
工部与洛阳大学的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以张循的提示为指引,结合诸葛直船队的实践成果,对“为何身处地球另一端的人们不会坠入虚空”这一谜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推理。
其中,李慕星与赵探宇两位学子没有辜负他们的名字,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夜以继日地分析数据,构建模型,终于在一次激烈的学术讨论中,灵感迸发,提出了万有引力的概念。
他们阐述道: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无论其大小、形态,均存在一种沿其重心连线方向相互吸引的力量,这股力量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且不受物体化学组成及中间介质的影响。
这一革命性的理论,不仅完美解答了地球另一端人类、物质不会掉入虚空的疑惑,更揭示了月球绕地球旋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乃至整个宇宙中星体相互绕转的奥秘。
《华夏旬报》以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刊载了这项名为“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发现,张循更是在其专栏中高度评价,称其为华朝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智慧与勇气的结晶。
此消息一出,不仅震撼了整个科学界,更在天文学、哲学、教育领域掀起了滔天巨浪,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宇宙,深刻认识到科学的力量。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不仅完美解释了自古以来困扰人类的诸多天文学现象,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科学探索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天文学、物理学乃至哲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开启了人类认知宇宙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