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直言不讳地道:“华朝兵强马壮,四路大军围攻荆州,我们应顾不暇。襄阳城外的赵云更是智勇双全,我军若硬碰硬,恐难有胜算。为今之计,或许应遣使求和,方为上策,可保主公安全无虞。”
听到蒯越开口就是求和,主座上的刘表顿时脸色就黑了,却又不敢发作。蒯良敢这么说话,自然是因为他身后还有其他支持者,不光是他一个人想求和。
这时,以智谋着、称曾经帮刘表谋定荆州的大功臣,蒯越的兄长蒯良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和谈不可取,华朝对世家大族动辄公审、判刑、没收田地家产,归附华朝也没什么用。反而襄阳地势险要,号称华夏第一城,我军应充分利用此优势,坚守拒敌,或许能挫其锐气,甚至反败为胜。”
蔡瑁,作为荆州水军都督,同时也是蔡氏家族的代表,他心中盘算的是如何在乱局中巩固家族地位。
但同时,他又是刘表的妻舅,不好明着蛊惑刘表投降。因此,他表面上赞同蒯良的主战建议,声称要加紧训练水军,准备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为刘表御敌。
实际上,蔡瑁深知,无论是战是和,只要他手中握有强大的水军,便是最大的谈判筹码。
而文聘,这位以忠诚勇猛着称的大将,虽然已经在南阳惨败了一阵,但此时面对赵云的大军压境,仍然没有丝毫退缩。
他主动请缨,愿率精兵出城斗将,先杀华军一两个大将、挫一挫敌军锐气。不过,刘表没有答应。
刘表深知,无论赵云还是关羽、孙策、高顺、高览,均是天下闻名的顶级武将,即使一打一,文聘也很有危险,更别说人家五名顶尖大将车轮战了。
文聘是他手下第一大将,又坚决支持他,万万不能有失。一旦文聘失手被杀,荆州军必然士气大跌,襄阳城破只在旦夕之间。而且,没有了文聘的鼎力支持,他就有可能被蒯越、蔡瑁等人架空,甚至绑住着拿去向华军邀功。
蒯良此时虽然说是主战,但真的等襄阳守不住的时候,他肯定还是要跟自己兄弟蒯越站在一起,为保全蒯家性命基业而出卖他的。
韩嵩、刘先等其他在襄的文臣武将纷纷建言,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让刘表倍感压力。他深知,自己此时做出的决断,将影响到荆州数百万百姓的未来,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
最终,刘表在深思熟虑后,还是为汉室江山而战、与华朝“反贼”势不两立的思想占了上风,下令加强城防,准备应对华军可能的攻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