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你俩认识?

但洛以墨写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钱,更多是把这种东西当做一种爱好,当做一种义务。

当下国家的国民素质不得不说还有待提高,而文字就是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性的东西。

这次他想的主题是“‘造梗’出圈,各地文旅真的丧失独特性了吗?”

可能也是受到淄博烧烤,南方小土豆等一系列热点的影响,近些日子来各地文旅也想搭上这班旅游经济的顺风车,纷纷开始了他们的“造梗”行动。山东文旅在线喊麦,河南山西河北争当卷王,各地文旅局长整活cos,官方抖音下场圈粉听劝、喊麦、跳舞、变装、接站……什么流行来什么,什么好玩搞什么。

适当的“梗”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但当大家都在千篇一律地玩梗,慢慢地也就对梗厌烦了。

但其实文旅造梗不是近几年才出现,早有“不到长城非好汉”、“桂林山水甲天下”等家喻户晓的“梗”,靠“梗”宣传只不过是各地文旅的基本操作而已。

只不过当代快餐式文化背景下,传统的宣传模式效率波及面较少,很难引起大众的关注与兴趣,而“造梗”则更加符合当今短视频宣传时代,更容易吸引游客的兴趣,因此各地文旅将重心转移,在“造梗玩梗”上开始下大功夫。

互联网平台的造梗实质上是对地区特色与网络文化的一次结合,初衷是为了利用新媒体手段吸引游客,这不仅符合短视频时代的流量规律,更有助于各地完成网络宣传与现实体验的优秀结合。

不得不说,造梗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造梗”可以提高公众对该地区的认识和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造梗”也可以推动当地文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城市名片,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当地的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发展。

文旅要创收更应在自身硬实力上下苦功夫,哈尔滨不能只靠“小土豆”不能只靠“我姓哈”,更要靠冰雪资源,要靠美食资源,要靠大家的热情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只有造梗与文化相融合,才能让游客们有不一样的体验。正是这些有地方辨识度的文化梗帮助更多的人接触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从而提高城市的文化知名度,推动文化的传承。

(以上并不是老登水文,只是想起了以前朋友写过的一篇文章,正好拿过来用了用,后面也会有剧情与之相关)

文章写完,洛以墨将文件发给了编辑,关上电脑,就看到赵以琛好像在准备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