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农耕改革

繁花相逢 煞白白 844 字 2个月前

在西北边境的危机平息后,朝廷的目光重新回到国内的民生发展上。新君意识到,尽管边疆稳定,但国内仍有许多地方的农业产量不足,许多贫困地区的百姓依然生活困苦。为此,新君决定启动一项全国范围的农耕改革,以提高农业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他将这一重任交给了萧澈,并任命苏晚为农耕改革的顾问,希望她能利用自己的知识,设计出适合各地的农耕改良方案。两人深知,此次改革不仅关乎朝廷的政绩,更关乎百姓的温饱,决定全力以赴,让农耕改革真正惠及百姓。

在对全国各地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状况进行详细调研后,苏晚提出了几项关键的农耕改良措施:第一,引进耐旱耐寒的作物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第二,推广先进的耕种技术和农具,提升种植效率;第三,设立“农业学堂”,由经验丰富的农民担任导师,传授耕作技巧,让更多农户受益。

萧澈对此规划深感赞同,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唯有提升农业产量,才能让百姓真正远离饥荒。新君对他们的改革方案表示支持,决定拨款用于新农具的研发与推广,并下令地方官员全力配合,确保农耕改革顺利推行。

农耕改革的第一步便是设立农业学堂。苏晚挑选了几个适合作为试点的地区,亲自选拔经验丰富的老农和年轻的农民,组织他们在学堂中进行技术交流。她在学堂中传授基础农学知识,并向农民们介绍适合当地的作物和种植技巧。

许多农户在农业学堂中受益匪浅,他们学习到新的耕种方法,明白了轮作、施肥的技巧。苏晚还向他们展示了新型农具的使用方法,这些农具比传统的工具更为高效,减少了农耕的劳动强度。百姓们感到新农具极为实用,对朝廷的改革充满感激。

经过一季的试点,农耕改革的效果初显。试点地区的农户们采用了新作物、新耕种方法,产量明显提高,许多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他们原本仅能勉强温饱,如今不仅能保证口粮,还有了剩余的粮食可以出售。

苏晚在试点地区走访,亲眼见证了改革带来的变化。她看到农户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许多孩子能够安心上学,不再需要为家计发愁。苏晚心中充满欣慰,感到自己为百姓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农耕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苏晚在推广新作物时,遇到了一些保守的村民,他们对新作物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传统的作物更为可靠,不愿轻易改变耕种方式。为了说服这些村民,苏晚亲自示范,将新作物种植在村民的田地里,让他们亲眼见证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村民们逐渐被新作物的高产量和适应性所折服,纷纷决定尝试新的种植方式。苏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新作物的种植方法,并承诺朝廷会提供种子和农具的补贴,确保他们不会因此而受损。

村民们感受到苏晚的诚意,开始逐步接受改革,新的作物在各地的田地中逐渐铺展开来,百姓的生活也因农耕改革而逐步改善。

随着农耕改革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采用新的农耕技术,百姓们对朝廷的支持愈发坚定。许多贫困地区的村民得到了朝廷的补贴和技术支持,产量逐年提升,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许多农户自发组织起来,相互交流种植经验,共同探讨更高效的农耕方法。

一位年长的农民对苏晚说道:“夫人,新作物和农具让我们的生活大为改善。朝廷真正为百姓着想,我们深感感激。”苏晚微笑着回应道:“朝廷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幸福。只要大家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农耕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后,新君在朝堂上特地举行了庆功大会,对萧澈和苏晚的贡献进行了表彰,并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农耕改革的范围。新君还决定设立“农业司”,专门负责全国的农业事务,以确保农耕改革的长期持续,保障百姓的生活安定。

朝中的官员们对农耕改革的成效深感欣慰,他们认为萧澈和苏晚的努力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也巩固了朝廷的威望。许多年轻官员纷纷表示愿意前往各地,协助推广农耕改革,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农耕改革的庆功大会结束后,苏晚与萧澈站在京城的夜景中,望着繁星满天,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苏晚轻声说道:“每一位百姓的生活改善,都是朝廷的成就。看到大家重新拥有生活的希望,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