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宜见拗不过赵华,只好带着他前往附近的超市,途中详细介绍了孩子们当前最需要的物品。到了那里,赵华按照林静宜所说的购买了书包、文具、糖果,还有营养品送给奶奶。
面对大量购物成果,两人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赵华随即向超市老板询问是否能够租车运输。老板了解到他们采购的物品后,主动提出安排货车送他们回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了车,林静宜和货车师傅说明目的地。得知赵华的善举,司机大哥更是主动免费承担运送费用,表达了对“李奶奶”和孤儿院的支持之情。赵华虽然一再推辞,但最终接受了这份善意。
抵达目的地时,迎接他们的不仅是林静宜的孩子们热情拥抱,还有李奶奶温暖的微笑。看着这场景,赵华再次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这份快乐的氛围驱散了周围贫困带给心灵的阴影。
赵晓在用老式杆秤给顾客称水果时,不慎因为力气不足,致使秤砣掉下,秤杆尾巴划伤了一个女士的脸庞。这下可好,那女子气冲冲地扇了赵晓一个耳光。旁边的一对兄弟姐妹见状,迅速跑向了事故现场。
车内一名男子依旧在咆哮,“乡下的小孩天生就是穷坯子,做个生意手脚也不灵活,小小年纪就要出来打工,真是悲哀!”赵哥哥试图追上车辆,想要为弟弟讨回公道,但被祖母拉了回来。原因是赵晓流出了鼻血,满脸都是血,疼得眼泪汪汪的哭喊着。这场景令两人都十分心酸,随即决定立即带弟弟前往镇上唯一的小诊所。
医生为赵晓处理完伤情后,还教会了他一个小诀窍:如果左侧流鼻血,就把右手举高;若右侧出血,则需抬起左臂。尽管得到了方法,但回到家后的赵晓依然忧郁。他想向受伤女士道歉,毕竟事故是自己引起的。赵祖母和赵哥哥被小孩子的真诚所打动,承诺等赵晓身体恢复一些后再作计较。
然而,命运却总是捉弄这个孩子。在赵奶奶替他洗头发的过程中,发现水盆里的水逐渐变成了红色。又一次流鼻血后,赵晓立刻举起双手。察觉到异常的奶奶马上将赵晓送回了诊所。经进一步检查,医生脸上显露出愁容——这超出了他的医疗能力,建议去城市中的大型综合医院治疗。
哥哥接到消息,即刻准备出发。他从未离家那么远,到达市区医院时显得不知所措。轮到就诊时,坐在等候区的赵晓再次流出了鼻血,他依旧努力抬手避免污染干净的地砖。赵奶奶向护士说明情况后,护士立刻安排了快速诊断。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白血病!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哥哥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治疗费用高达三万元人民币,远超他们的承担能力。
面对如此高昂的治疗费,家人陷入了绝境。哥哥决定留下赵奶奶在医院陪伴赵晓,他自己返回村里筹措资金。村民听闻后虽然同情,但大多数认为赵晓并非他们真正的后代,不如放弃治疗。唯独好友陈伯站了出来,倾其所有资助这对兄妹。
尽管有陈伯的相助,但筹措剩余的部分仍然困难重重。赵哥哥尝试找村里的富商寻求帮助,然而富商以无法收回欠款为由拒绝了请求。无奈之下,赵哥哥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但每天数十元微薄收入几乎无法填补缺口。
就在绝望之际,医院内发生了一些变化。护士再次来到医院上班,这次她带来了一些新的帮助资源——社会福利组织的关注。原来那位照顾赵晓的护士私下联系了几位善心人士,并发起了一场公益募捐活动。
通过不懈努力,最终筹集了足够的善款为赵晓进行治疗。尽管前方充满不确定性,但这一次,他们不再孤单。社会的爱心和力量成为了他们坚实的后盾。
她始终认为救死扶伤是一份崇高神圣的工作,但她没想到有些人会因为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而回家等待死亡的到来。
于是,她将这件事告知了电视台工作的表姐。表姐了解具体情况后,将这个故事写成报道发布出来。
报道的标题是《七岁白血病女童自备后事》。
一经刊登,这个故事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她表姐的上司也捐出了三千元给这个名叫阿兰的小女孩,并对表姐说到:
“这不仅是一条新闻报道,这更是一次考验人性的较量,是无情与爱心之间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