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农村庙会

庙会源于集市,又称“庙市”。相传神农时代“日中为市”,互通有无。后来,农业、手工业有了发展,商业随之繁荣,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到了南北朝时,崇尚佛法,大兴庙宇,于是菩萨诞辰、佛像开光之类的盛会应运而生,商贩们见焚香拜佛者甚众,便到庙外摆摊,兜售生意,逐渐发展成了定期的活动。早期的庙会,仅是一种较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后来在保持祭祀的同时,融入了集市交易,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改革开放后,庙会和集市相互融合,其宗教祭祀内容更加淡化,出现了集祭祀、娱乐、贸易于一体的空前繁荣景象。

刘家沟的庙会,虽然说是一天,但往往不只一天,而是提早一天或两天就开始营造氛围,有的商贩、戏班子或歌舞团,甚至提前几天就赶来安营扎寨。庙会上,商贾小贩云集、货物琳琅满目,歌舞团、戏班子、马戏团争相献艺,乡村百姓或全家为伴、或同龄相约、或情侣相伴,纷至沓来。很多经营特色风味小吃的,多数都是些“浮摊”,有的支个布棚,亮出字号,里面摆了条案、长凳,有的则干脆将担子或手推车往庙会上一停,任人围拢,站立而食,满足着人们的口福。

两个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穿行,不时停下脚步,看一看,摸一摸,问问价格。

走着走着,余良在一个地摊前停了下来,这是一个卖吊坠的。余良蹲下身子,开始左挑右选起来,终于挑中了一件精美的玉佛吊坠。

“老板,这个多少钱?”余良问道。

“十元钱,小本生意,不还价的。”老板不愿打嘴官司,直接报出了底价。

因为农村人就讲求一个实在、一个便宜,所以农村庙会上商品,几乎全都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你觉得合适就买,不合适就不买,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李梦然一见余良要买,赶紧拉了一下他的衣角,低声阻止道:“别买了,太贵了。”她知道,男戴观音女戴佛,这吊坠是专门为她买的,但现在余良正是千方百计筹钱的时候,所以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余良看了看她,笑了笑,没有说话,直接掏钱递给了老板。老板接过来,对着太阳光验了验,这才小心翼翼的把钱收了起来。

“你买这个干啥。”李梦然继续埋怨着余良,心里却十分感动。

余良把玉佛吊坠戴在李梦然的脖子上,轻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