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柱擎家国梦,善举润苍生

转眼间,时间来到1992年,龙国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澎湃,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里,何雨柱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在经济与民生的浩瀚苍穹中熠熠生辉。

彼时,何雨柱创立的地产企业,凭借着卓越的品质、创新的理念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洞察,已然成为龙国房地产行业的中流砥柱。

从繁华都市的摩天大楼,到温馨舒适的住宅小区,何雨柱的地产版图不断扩张,所到之处皆成地标,改善了无数人的居住环境,宛如神一般的存在,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

然而,何雨柱并未沉醉于高楼大厦带来的荣耀。

他深知,农业乃国之根本,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基石,关乎着亿万人的温饱与生计。

在目睹了部分地区百姓因粮食产量低下而生活困苦的现状后,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农业生产建设领域,决心为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一位普通百姓都能吃得饱饭,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

在一个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日子里,何雨柱来到了位于中原腹地的一个小村庄。

这里土地广袤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然而,由于长期采用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加之种子质量欠佳,粮食产量始终在低位徘徊。

何雨柱站在村口,极目远眺,望着眼前广袤无垠却略显荒芜的田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愈发炽热。

这时,一位精神矍铄、面容和蔼的老人快步迎了上来,他正是村里的老支书王大爷。

王大爷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何先生,您可算来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您盼来了!

咱这村子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靠种地为生,可这粮食产量啊,就像那扶不起的阿斗,老是上不去。

大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天天眼巴巴地盼着能有个好法子,改变这穷日子呢。”

何雨柱微笑着,轻轻拍了拍王大爷的手,安慰道:“王大爷,您放心。这次我来,就是带着解决办法来的,保证不让大伙失望。

我们计划把田地分田到户,让每家每户都能根据自家实际情况,更自主、更灵活地经营土地。

而且啊,我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心培育的新粮种,这可是经过无数次试验,专门为咱们这片土地量身打造的,产量绝对能给大伙一个大大的惊喜。”

王大爷听了,浑浊的眼睛里瞬间闪过惊喜的光芒,但随即又皱起眉头,担忧地说:“何先生,这分田到户,听着确实是个好事,能让大伙更有干劲。

可这新粮种,咱祖祖辈辈都没种过,真能行?万一要是种砸了,那今年可就颗粒无收了,大伙可怎么活呀。”

何雨柱自信满满地拍了拍胸脯,说道:“王大爷,您就把一百个心都放到肚子里。

这些粮种都是农业专家们耗费大量心血培育出来的,适应性强,对咱们这边的土壤、气候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我们有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种植方法,只要按照我们教的做,保准今年大丰收。”

这时,一旁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村民李大哥也凑了过来,挠了挠头,憨厚地说:“何先生,您说的我们都信,您在外面闯荡出这么大的名堂,肯定不会骗我们。

可咱都是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就怕这复杂的种植方法,咱学不会,到时候弄巧成拙。”

何雨柱耐心地解释道:“李大哥,您别担心这个。

我们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已经安排了专业的农技人员,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行家。

接下来,会给大家举办多次培训会议,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种。

从播种的时机、深度,到施肥的种类、用量,再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会详细讲解,保证让大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而且,在种植过程中,大家要是遇到任何问题,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随时都能联系我们的农技人员,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田间地头,帮大家解决。”

村民们听了何雨柱这番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纷纷露出了期待的笑容,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接下来的日子里,何雨柱的团队迅速行动起来。

宽敞的村头打谷场上,一场场培训会议如火如荼地展开。

农技人员们拿着精心制作的图表、模型,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新粮种的种植要点和注意事项。

台下的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有的还不时低头做着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踊跃举手提问。

不仅如此,农技人员还亲自深入田间地头,挽起裤脚,撸起袖子,为村民们示范种植操作。

他们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村民们则围在四周,仔细观摩,不时跟着比划。

李大哥学得格外认真,一边模仿着农技人员的动作,一边问道:“师傅,您看我这样播种深度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