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理论基础?哲学够吗!

郭老师收拾了一下桌面上的东西。

向着周越点了点头,嘴角挂了个模板式的笑之后,就坐到了一边,把前面留给他。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周越也是轻轻的躬了一下身子,随后开始把PPT调到了第一页,也就是那张建筑物的渲染图。

是这个建筑建成之后的模样。

周越看了那张图纸一眼,之后转过身来开口道,“我叫周越,这张图纸是我设计的,郭教授是我的老师,指导过我的毕业设计。”

“刚刚克里斯教授询问这个建筑的设计理念,或者是设计的思路和体系,我想试着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把这种建筑理念称之为‘解构主义’。”

尽管前世的那些解构主义的大师都在拼命的强调自己不是解构主义,你是解构主义,你全家都是解构主义!

但,那种标签,却牢牢的打在了那些顶尖的设计师的身上。

“这种解构主义,或许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打乱重组,不同于我们建筑的结构主义,结构,就是稳定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设计。”

“我先讲一下解构主义的理念,我将其大致概括为两点,一是去中心化,另外一个就是关注多元化的边缘结构。”

“去中心化也很好理解,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意义,一个我们赋予的固定的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中心,作为我们建筑来讲,就是传统的结构了,梁板柱这些等等。”

“举个例子,我现在手底下的这个木质结构,我们称之为桌子,对吧。”

“但,桌子,作为一个现实的产物,我们现在如何去定义桌子呢?为什么不把椅子叫做桌子?这是因为我们给桌子下了定义,桌子可以有各种千奇百怪的造型,甚至有些设计的无限趋近于椅子,但我们却直接下定义把它叫做桌子。”

“这个就是事物的意义。”

“对我们建筑学来讲,一个建筑,设计成易于居住,乃至于最典型的传统的方盒子类型的建筑结构,我们就将其下定义,将其叫做建筑。”

“这就是结构主义的一种体现。”

“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用你的定义去赋予它是否被称为建筑。”

“我所说的去中心化,就是把这个意义概念模糊,不去讨论这个事物是否被定义为建筑,而是关注事物本身,让这个意义真正的为建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