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通电话她是背着女儿打的,手机号也是趁着周玉琪不在时,从她的通讯录上悄悄抄来的。
她找陈晓晨,自然是因为周玉琪出国的事情,她不希望对方拖女儿的后腿。
不过陈晓晨刚刚那沉稳又淡定的态度,让周妈觉得事情可能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也对第二天的见面多了一丝期待。
另一边,莫名约了一顿饭的陈晓晨此时正坐在书桌前,仔细翻看着前几天的短信记录。
将那天周玉琪发来的信息逐一重新阅读后,再结合周妈今天的举动,陈晓晨大致猜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对于周妈有意让周玉琪出国这件事,陈晓晨并不感到意外。
上辈子的时候,类似的情形他已经见得太多太多了。
在这个祖国尚未彻底强大起来、某国仍旧遥遥领先的时代,有许多人渴望离家出走。
哪怕只有一线可能,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出去,而那些求而不得的人,甚至将此作为一生的执念。
尤其是那些工作稳定、衣食无忧且稍有资产的人,更是其中的主力军。
他们有着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生活富足,且日常工作并不忙碌。
如此安逸清闲的生活,让他们开始伤春悲秋,无病呻吟,觉得此生一眼就能望到头,于是将精力都倾注在子女培养上。
他们开始不断地给自己的孩子加码,让他变得符合他们心中的想象,期望有一天他能够去完成自己以前没能完成的理想,走出去看看的同时,最好把自己也带出去见识见识。
在他们看来,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并无不妥,为了心中那座所谓的文明灯塔,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当这些人开始给其他人灌输自己的想法以后,他们的理念就如同病毒般在身边蔓延开来。
渐渐地,那些与他们处于同一层次的亲朋好友、单位同事,都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攀比之心,开始相互 “内卷”。
碰面时的话题也都变成了谁谁家的孩子已经出国、走的什么渠道、哪个老师补课效果好之类的内容。
最终,这种对出国的狂热彻底演变成一种风气,在特定人群中广泛传播。
在陈晓晨眼中,周妈很可能也是其中一员,只是不清楚她属于哪种程度,是发自内心的狂热追捧者,还是随波逐流的跟风者。
不过,无论她是哪一种,陈晓晨此刻都不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