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成人后,也成了老大难,家里一贫如洗,娶不起老婆。
他虽然和原主的姑姑组建起新的家庭,日子却是过得紧巴巴。
姑姑见大哥和二哥都不肯收养原主,便带回了自己家。
两个人养着三个嗷嗷待哺孩子,生活更是难上加难了。
但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把原主视如己出,当亲生儿子看待。
家里虽然穷,两夫妇人硬是从牙缝里省出钱,供应三个孩子读书。
在他们简单的世界观里,大山的孩子只有读书才会有出路。
叔叔有次从城里回来后,和伯伯一同找到姑姑神秘兮兮地说道,他找到了一条门路,劝说姑姑把原主卖了钱三家平分。
岁数再大一点就不好卖了。
反正他爹都不要他,何苦带着这个拖油瓶?
有了钱,姑姑家的生活条件也能得到改善。
姑姑一听就火冒三丈,用破扫把将两人赶出了家门。
这是原主被姑姑带回家后,马家兄弟仅有的一次去姑姑家“看望”原主。
他们怕沾染上姑姑的穷气和霉运,实际上多年已经不来往了。
原主八岁时,姑姑到山上割草喂羊,天黑时一个不慎掉到水库里淹死了。
从此之后,宋清明独自抚养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生活更加窘迫了。
除了种地之外,一有时间就蹬着一辆破三轮车到镇上捡垃圾卖了换钱。
不到四十岁,家庭的重担就压弯了他的腰。
正值壮年的他,早生华发,一脸皱纹,看起来像五六十岁的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个孩子乖巧懂事,他们会洗衣服做饭。
放了学,也会到山上割草喂养牲畜。
一家人勉强果腹,生活虽然艰辛,一家人倒也苦中作乐,很是和睦。
做为家里的老大,原主即使有时吃不饱,也骗两个妹妹吃饱了。
有好东西也是紧着她们先吃。
原主十岁时,亲生父亲遇了矿难,县里派人来到宋家,说有八十万赔偿款。
原主做为他父亲唯一的孩子,是这笔赔偿款的第一顺位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