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好版权发行公司的招聘计划,唱片公司的架构也随之变得明晰许多。瀚发行需要为签约的创作者提供A&R服务,瀚音乐也得给予签约的歌手同样的支持。唱片公司自然也有A&R部门的存在,只不过唱片板块的A&R更关注于单曲、专辑和其他的衍生产品。
歌手应该收哪些歌、唱哪些歌,什么样的歌作为单曲发行,什么样的歌收进专辑。专辑启用哪位制作人,后期找哪位工程师做,又由那个视频制作团队来负责MV的拍摄,这些细节都是需要A&R反复推敲决定的。
因此,跟发行公司相同,瀚音乐也会招募1位A&R总监和2-3位A&R经理,保证签约歌手可以获得细致专业的辅导与支持。另外,国际部门和同步授权部门的招聘人数,以及每个人负责的业务范围也会跟版权发行板块保持一致,只不过一个负责音乐版权,另一个负责母带版权。
当然,虽然大部分部门架构雷同,但唱片公司依然有专属的业务板块,市场营销与推广部门就是其中一个。大型唱片公司通常也会把市场营销部门和推广部门分开,市场营销负责公关、专辑封面设计、宣传视频、广告、专访和其他一系列的数字营销工作,而推广部门只有一个任务,跟电台打好关系,让电台尽可能多地播放公司推出的单曲。
但在韩易看来,市场营销与推广部门在音乐行业里的进一步融合,本来就是一个未来肯定会发生的大趋势。不管在世界哪个国家和地区,流媒体和线上曝光的作用越来越强,在榜单计算公式中占据的权重也越来越大,电台式微的情况下,推广方式也必须革新。
传统唱片业巨头,比如吉米-约文的Interscope,会另外成立一个产品管理部门,这个部门在前网络时代,负责CD和卡带等实体产品的销售,但在这两样物件变得比吸血鬼还要古早的2010年代,他们的职责也发生了改变。产品管理部门的销售人员,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与各家流媒体平台打好关系,以期获得更多的流量倾斜,和更优厚的结算条件。
明明是同一个业务板块的事情,却要放给三个部门做,这是因为现在活跃在业内的大型唱片公司,基本上都已经连续经营了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公司内部的架构臃肿冗余,很多条业务线可以用尾大不掉来形容。新生的瀚音乐自然不会遗传这种毛病,市场营销、电台推广和流媒体产品管理,统统都会整合进一个全新的营销和推广部门中,由三位‘市场专员’来分工合作。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韩易还计划给瀚音乐建立专门的渠道分发部门。渠道分发,是音乐生产链条里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繁琐的一步。这个世界上总共19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音乐流媒体和数字下载服务的网站与app更是不知凡几。渠道分发人员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证公司的音乐在全世界的每个地区、每个城市、每个平台,都以统一的格式上架。
听上去非常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很是复杂和枯燥,大部分的唱片公司都没有能力自己进行渠道分发,因为光是雇员的薪资与社会福利成本,就能吃掉不少利润率。
如果是三大音乐集团内部下属的子厂牌,模板流程是厂牌把音乐交付给集团专门建立的渠道分发公司,再由渠道分发公司上架到各个终端零售商的页面。所产生的收益,渠道分发这边一般会分走15%。
现实中的实际操作,还是以吉米-约文为例,他创立的Insterscope唱片,50%的股权由他自己持有,50%的股权1996年被环球音乐集团收购。如果Interscope旗下的艺人想要在北美地区发行专辑,那么渠道分发会由InterscopeGeffenA&M来完成。看名字就知道,它自Interscope、Geffen、A&M三家厂牌合并而成,是环球音乐集团的四家子集团之一,拥有独立成熟的渠道分发能力。
而如果是英国地区,Interscope的音乐则会由宝丽多唱片进行渠道分发,这同样也是一家环球音乐收购的德国唱片公司,一直以来跟InterscopeGeffenA&M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前者在美国的专辑都由后者分发,而后者在英国的专辑也是统一交给前者来做渠道。在这两个主要音乐消费市场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渠道分发工作,则是由母集团环球音乐统一完成。
而如果是生态体系之外的独立唱片公司想要让三大来代理渠道分发业务,他们就必须先跟集团旗下的大型唱片公司签署渠道发行协议,再由这些内部的唱片公司把产品交付给渠道分发公司,整个流程就变成了:独立唱片公司——集团附属大型唱片公司——集团附属渠道分发公司——零售商。
绕晕了吗?
绕晕了就对了,三大音乐集团想要的就是把渠道分发的流程做得尽可能复杂,这样他们才能吃掉15%的渠道分成,然后一步步蚕食所谓independentlabels的独立性,最终把它们变成集团无敌战车中又一颗永恒转动的齿轮。
所以,就像版权发行板块的affiliates一样,唱片领域也有一个词用来形容依附于大型音乐集团进行渠道分发的唱片公司,major-distributedindependents,MDI。
虽然近年来也有很多不隶属于三大音乐集团的独立分发平台出现,比如法国的BeliveMusic,美国的CDBaby,但这些分发平台的分成拿得更高一些,基本上都在30%左右,夸张的甚至能到50%。
韩易不打算让外人挣到这笔钱,渠道分发本身就是靠人工成本堆起来的,而他最不缺的,就是用以支付人工成本的资金。
更重要的是,这是他的音乐事业群是否能真正成为第四股势力的命门,通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大门如果由他人把守,那就永远也成不了跟环球、索尼与华纳鼎立的乱世枭雄。
当最后一个字敲进瀚音乐招聘计划的文档里,韩易已经在1000室呆了将近八个小时的时间。周一刚下课,他就驱车回到星荟大厦。此时,时针刚刚走过4月11日与12日的分界线,办公室显得异乎寻常的空旷寂静,除了韩易自己敲击键盘的声音之外,几乎听不到其他响动。
还好,是几乎。
因为,总裁办公室旁边的那个办公间里,暖黄色的灯光透过玻璃幕墙,打在走廊的墙面上,倒映出一道迷人的倩影。
从UCLA赶来的赵宥真正坐在那里,认真修改着《OceanEyes》的推广计划。
这是韩易交给她的第一个任务,也是她作为经理人的第一项考验。
成功,就能签下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位艺人,正式迈入心驰神往的音乐圈。
如果失败……
不,没有这个选项。
早就跟着韩易食髓知味的宥真,没有任何可能会让这次机会平白无故地溜走。
列出公式,对比歌单前后两周的播放量,记录数据,完成批注,再如此反复数百次。
直到眼前的数字和单词都模糊成了色块,宥真才停下来,疲惫不堪地揉了揉眼睛。
下一秒,出现在她面前的,不再是Macbook的黑色键盘,而是一杯香气馥郁的冰咖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