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幕

风起明末 罗小明 2546 字 4天前

陈望记得,在松锦的初期,在松山的外围确实爆发过一场激战。

锦州有警,洪承畴命吴三桂与刘肇基两人领兵赴松山为声援。

吴三桂进兵至松山与杏山之间时,与大股清军遭遇,陷入重围。

最后是刘肇基领兵拼死相救,损失士卒多达千人,才将其救出。

清军眼见未能歼灭吴三桂所部,随后便撤离了区域,重新收缩防线。

但是眼下的情形,却是和历史上发生了极大的出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次的交锋,竟然是以明军的大胜作为收尾。

陈望眉头微蹙,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这一次松锦之战的结局开始有些扑朔迷离。

九边明军的战力其实不差,只是长期处于武备、缺饷缺乏的情况。

若是将校敢战,督抚坚决,也敢与建奴一较高低。

这一点,在历史上的遵永之战,还有贾庄之战,以及松锦之时体现了出来。

松锦前期,洪承畴率六万援军至松山,清军由济尔哈朗统领迎战明军于松山西北。

但最终的结果是,清军战败,两红旗、镶蓝旗三旗驻营之地甚至为明军所夺。

松锦的前哨战,乳峰山之战。

清军排下重兵固守乳峰山,明军仰面攻山。

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

而后数战,也都以清兵失败告终。

这样的情况,直至八月,黄台吉带病一路从沈阳急援锦州,接过了指挥权之后。

松锦的情况才发生逆转。

《左传》有一篇故事,名为曹刿论战。

其中有一句话,说明了战争之中很重要的一点。

夫战,勇气也。

明军之所以屡屡败于清军之手,原因有很多。

但是一直以来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缺乏对抗清军的勇气。

自建奴崛起以来,后金立国,再到改为清国。

大规模的交锋之中,明军几乎从未取胜。

全辽几乎处于尽丧的状态。

建奴数次入关,遍揉京畿,大肆掠夺。

甚至传出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流言。

这一传闻,更是加剧了军中和民间的恐慌。

在地方上,女真兵被形容的青面獠牙,力大无穷,更贴近于妖怪,而不是人类。

很多时候,诸镇之兵未战之前,便已经先胆怯了三分。

所以当真的与清军遭遇之后,士气很多时候直接便跌入了谷底。

而清军因为一直以来的交锋都处于上风,在面对着明军之时心理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哪怕以寡击众,也同样不坠士气。

此消彼长之下,明军又受多重的掣肘,为武备军饷所累,自然是败多胜少。

正因败多胜少,又得以不断的加深这样的印象,以致于境地每况愈下。

但是现在。

情况,已经和历史上截然不同。

“把这些时日……”

陈望沉吟了片刻,向着陈功吩咐道。

“不。”

“把从去年年初开始到今日,所有关于辽东的塘报都拿过来。”

身侧的亲从虽然不明所以,但是还是遵命而行。

武平卫城的规模并不大,快马加鞭之下,不到半刻钟的时间,一叠颇为厚重的塘报便已经呈递到了陈望的手中。

“大哥,有什么问题吗?”

在陈望仔细的审视着送来的塘报之时,陈功凑上前来,低声询问道。

“辽东的情况有些不对。”

“情况不对?”

陈望点了点头,排出一封塘报。

“你看这封塘报。”

陈功皱眉审视,眉头皱了又舒,舒了又皱。

“这……有什么问题?”

“你回想一下这些年以来的塘报,再看看这几份塘报。”

陈望解释,而是又递过去了几封塘报。

“这……好像都和以前……”

陈功接过塘报,扫视着上面的内容。

起初他还有些疑惑,但是很快疑惑变成了严肃。

“确实不对……”

“九边诸镇主动出击的次数比原先频繁的多,而且,斩获的首级也多了,最重要的,是提了很多次各镇兵马相互援护。”

“而且,交锋的时间也比往年的塘报多了不少。”

陈功的进步,陈望自然都是看在眼里。

曾经的陈功可是看不出来这些细节,或则是说,原来的陈功连塘报都是懒得看的。

如今的陈功,无论是战略的眼光,还是战术的运用,还是对于麾下兵将的管控都已经越发的成熟,开始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统帅。

随着麾下军队的规模不断的壮大,势力不断的增长。

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掣肘如今陈望麾下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